2016年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45管理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沟通? 为什么要沟通? 沟通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答案】(1)沟通的含义
沟通是指可理解的信息或思想在两人或两人以上的人群中传递或交换的过程,整个管理工作都与沟通有关。企业与外部人士的交流,组织者与被组织者的信息传递,领导者与下属的感情联络,控制者与控制对象的纠偏工作,都与沟通相联系。
(2)沟通的重要性
①沟违是协调各个体、各要素,使企业成为1个整体的凝聚剂;
②沟通是领导者激励下属,实现领导职能的基本途径;
③沟通是企业与外部环境建立联系的桥梁。
(3)沟通过程
①发送者需要向接受者传送信息或者需要接受者提供信息;
②发送者将这些信息译成接受者能够理解的一系列符号;
③将上述符号传递给接受者;
④接受者接受这些符号;
⑤接受者将这些符号译为具有特定含义的信息;
⑥接受者理解信息的内容;
⑦发送者通过反馈来了解他想传递的信息是否被对方准确无误地接受。
2. 区分沟通的类别,解释企业中的沟通网络。
【答案】(l )按照功能划分,沟通可以分为工具式沟通和感情式沟通。
(2)按照方法,沟通可分为:口头沟通、书面沟通、非言语沟通、体态语言沟通、语调沟通及电子媒介沟通等。
(3)按照组织系统,沟通可分为正式沟通和非正式沟通。
(4)按照方向,沟通可分为下行沟通、上行沟通和平行沟通。
(5)按照是否进行反馈,沟通可分为单向沟通和双向沟通。
所谓沟通网络,是指组织中沟通渠道的结构和类型。一种网络不同于另一种网络的基本特征在于:渠道的数量、分布以及是单向还是双向。
沟通渠道的结构对组织的活动有重大的影响。一个高效的沟通网络能够调节职工的精神状态,鼓励创新,协调工作,指导员工的各项活动。
3. 成果控制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成果控制主要包括财务分析、成本分析、质量分析以及职工成绩评定等内容。
(1)财务分析的日的是通过分析反映资金运动过程的各种财务资料,了解本期资金占用和利
用的结果,弄清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维持营运的能力以及投资能力,以指导企业在下期活动中调整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向,决定缩小或扩大某种产品的生产。
(2)成本分析是通过比较标准成本(预定成本)和实际成本,了解成本计划的完成情况; 通过分析成本结构和各成本要素的情况,了解材料、设备、人力等资源的消耗与利用对成本计划执行结果的影响程度,以找出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潜力。
(3)质量分析是通过研究质量控制系统收集的统计数据,判断企业产品的平均等级系数,了解产品质量水平与其费用要求的关系,找出企业质量工作的薄弱环节,为组织下期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确定关键的质量控制点提供依据。
(4). 职工成绩评定是通过检查企业员工在本期的工作表现,分析他们的行动是否符合预定要求,判断每个职工对企业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贡献。
4. 为应付经济危机,许多企业都裁员,你的看法是?
【答案】2008年经济危机发生以来,许多企业陷入经营困境,例如,我国江浙一带的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订单锐减,许多企业为了应付严峻的经济形势,度过危机,纷纷裁员。本人认为,应该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当前企业的裁员问题。
(1)从企业自身来看,其好处在于通过裁员可以降低组织成本,压缩经营规模,从而为度过经济危机提供支持。但是,裁员对于企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①企业需要支付裁员的赔偿费用,这对企业来说也是沉重的成本负担; ②为留下的员工造成心里恐慌,可能造成员工离职率的上升,影响员工士气; ③企业在社会上可能留下不负责任的负面影响; ④由于裁掉的员工经过公司培训,技能己经熟练,从培养成本上看,是一种巨大的损失; ⑤经济形势转好以后,重新招聘也需要花费成本。
(2)对员工的影响。对于被裁员工,首先他们失去满足生存需要的机会,不得不重新面对新的职业的选择,对于其职业生涯是一大的挑战,其次,自信心可能会遭受打击,对企业没有归属感,再次,可能激发被裁员工对企业的怨恨,散发对企业不利的言语。
对于留下的员工来讲,由于经受裁员事件,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忠诚度和信任感,工作积极性下降,并且,留下的员工可能对企业缺乏安全感,导致离职率高,从而不利十组织绩效的提高。
(3)从对社会的影响看,被裁员工的增多可能会为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①增加了社会的就业压力; ②为社会的稳定带来威胁; ③失业人口的增多,导致了人力资源的浪费;
(4)在经济危机中,企业是否裁员还应考虑:①企业支撑经济危机的能力,其能力是否能够度过经济危机,不能专注于短期利益; ②国家的法律政策,企业裁员一定要在国家的法律政策下进行; ③裁员的社会成本,如果裁员过多的影响社会形象,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还应仔细权衡成本一一收益的关系; ④企业关于社会责任的观点。
总之,在经济危机中,企业裁员要全面考虑对员工、对企业和对社会的影响,如果只关注企业的利润,会导致企业不良的社会形象,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
二、论述题
5. ERP 是如何发展而来的? 相比MRP 和NIRPII ,其进步在哪里?
【答案】(1)ERP 发展的四个主要的阶段包括:
①1960年代开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
基本内容是编制零件的生产计划和采购计划。
a. 落实主生产计划,是MRP 展开的依据;
b. 落实物料清单,把主生产亡}划展开成零件计划:
c. 清楚库存数量,准确计算出零件的采购数量。
②1970年代闭环的物料需求计划(MRP
除了物料需求计划外,还将生产能力需求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和采购作业计划纳入1V112P ,形成一个封闭的系统。VIRP 系统需要一个切实可行的主生产计划。除了要反映市场需求和合同订单外,还必须满足企业的生产能力约束条件。因此,除了要编制资源需求计划外,还要制定能力需求计划,同各个工作中心的能力进行平衡。
③1980年代的制造资源计划(MRP1I
把销售、采购、生产、财务、工程技术、信息等各个子系统进行集成,称该集成系统为制造资源计划系统。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强大的信息存储和处理能力,使人们对生产经营的管理能力加强了。企业由原来以产品为对象的管理进入到以零部件为对象的管理。MRPI 工最大的成就在于把企业经营的主要信息进行集成。
④.1990年代的企业资源计划(ERP )
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1980年代MRPII 主要面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19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在MRPII 的基础上发展出
ERP 系统。ERP 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
(2)随着市场竞争的进一步加剧,企业竞争空间与范围的进一步扩大,20世纪80年代MRPI 工主要由向企业内部资源全面计划管理的思想逐步发展为20世纪90年代怎样有效利用和管理整体资源的管理思想,在MRPII 的基础上发展出ERP 系统。ER1】扩展了管理范围,给出了新的结构。相比MRP 和MRPII}ERP进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①从软件功能范围、软件应用环境、软件功能增强和软件支持技术方面来看,ERP 的突出表现有:
a. 超越MRPII 范围的集成功能一一包括质量管理、试验室管理、流程作业管理、配方管理、产品数据管理、维护管理、管制报告和仓库管理;
b. 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一一包括既可支持离散又可支持流程的制造环境,以及按照面向对象的业务模型组合业务过程的能力和在国际范围内的应用;
c. 支持能动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一一包括在整个企业内采用控制和工程方法、模拟功能、决策支持和用于生产及分析的图形能力;
d. 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一一包括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图形用户界面、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