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834软件工程基础[专业硕士]之计算机网络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在图所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分组的交换网络中所有的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ps ,分组大小为1000B ,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到H2接受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图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答案】C
【解析】由题设可知,分组携带的数据长度为980B , 文件长度为980000B ,需拆分为1000个分组,加上头部后,每个分组大小为1000B ,总共需要传送的数据量大小为1MB 。由于所有链路
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因此文件传输经过最短路径时所需时间最少,以最短路径经过分组交换机。
当时,H1发送完最后一个bit 到达目的地,最后一个分组需经过2个分
所以,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组交换机的转发,每次转发的时间为
播延时的情况下,当t=80ms+2t0=80.16ms时,H2接受完文件,即所需的时间至少为80.16ms 。
2. 在如图所示表示的采用“存储-转发”方式的分组交换网络中,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分组大小为1000B ,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若主机H1向主机H2发送一个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则在不考虑分组拆装时间和传播延迟的情况下,从H1发送开始到H2接收完为止,需要的时间至少是( )。
图 某分组交换网络
A.80ms
B.80.08ms
C.80.16ms
D.80.24ms
【答案】C
【解析】“存储-转发”的概念:当路由器收到一个分组,先暂时存储下来,再检查其首部,查找转发表,按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找到合适的接口转发出去。因为分组的大小为1000B ,其中分组头大小为20B ,故每个分组的数据部分为980B , 所以大小为980000B 的文件应该拆分为1000个分组进行传送,每一个分组1000B (加上了头部20B ), 所以一共需要传送1000000B 的信息,而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为100Mbit/s, 即12.5MB/S, 所以主机H1传送完所有数据需要的时间是
80ms 时恰好最后一个分组从主机H1发出去,此时还没有被主机H2接收。由于题干已经说明所有链路的数据传输速度相同,所以应该走一条最短的路径,才能使得时间最少,从图20-2中
,才能到可以看出,直线走最短。此时最后一个分组需要经过再次存储-转发(不考虑传播时延)
达主机H2, 每次存储转发的时间为1000B/(12.5MB/s)=0.08ms, 故两次存储转发需要0.16ms 。
综上所述,总时间为:80ms+0.16ms=80.16ms。
3. 计算机网络中可以共享的资源包括( )。
A. 硬件、软件、数据、通信信道
B. 主机、外设、软件、通信信道
C. 硬件、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D. 主机、程序、数据、通信信道
【答案】A
【解析】计算机网络中,硬件、软件、数据和通信信道这些资源是可以共享的,如共享打印机属于硬件共享;Internet 上也提供多种多样的软件共享资源;共享数据库属于数据共享;而通信信道是为每个主机传输信息的通道,也是主机所共享的。
4. TDM 与CSMA/CD相比,错误的是( )。
A.CSMA/CD是一种动态的媒体随机接入共享信道方式
B.TDM 是一种静态的划分信道方式
B. 突发性数据适合使用TDM 方式
D. 使用TDM 方式,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答案】C
【解析】A 项、B 项显然正确。在TDM 中,每一个信道周期地占用一个帧中的固定的时隙,因此各信道不会产生冲突。当用户没有数据要传送,时隙依然被占用,所以突发性数据使用TDM 方式将造成严重浪费,故C 项不正确。
5. 对路由器而言,下列哪一项功能是唯一的?( )
A. 路由器捆绑了MAC 地址和IP 地址
B. 路由器接收广播报文,并提供被请求的信息
C. 路由器建立ARP 表,描述所有与它们相连的网络
D. 路由器对ARP 请求做出应答
【答案】B
【解析】A 项,路由器工作在网络层,实质上是一种多个输入端口和多个输出端口的专用计算机,它是基于IP 地址工作的。
B 项,其任务是转发分组。路由器接受广播报文,并提供被请求的信息。
C 项和D 项,ARP 是将IP 地址映射为MAC 地址的广播协议,它是在本地网络内广播ARP 请求,所有的本地主机接收ARP 请求,并根据情况做出应答、更新本机保存的ARP 表。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网络体系结构所描述的内容是( )。
A. 网络的层次
B. 每一层使用的协议
C. 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
D. 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
【答案】C
【解析】A 项:网络的层次包括如IS0/0SI模型的七层结构,TCP/IP模型的五层结构; B 项:每一层使用的协议,如网络层的IP , 传输层的TCP 和UDP 等;
D 项:每一层必须完成的功能,如网络层提供路由选择、网络互联等功能,传输层提供不同主机不同进程之间的通信内容等功能。
以上3个概念在教材中都有详细说明,只有C 项协议的内部实现细节没有提及,因为内部实现细节由工作人员完成,对于用户和程序员来说是透明的,我们并不需要知道。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