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805普通生物学2之陈阅增普通生物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液。
【答案】体液是指体内以水作为基础的液体。
2. 假种皮。
【答案】假种皮是指由珠柄或胎座等发育而成的,包在种皮之外的结构。如荔枝、龙眼果实内肥厚可食的部分。
3. 中性理论。
【答案】中性理论是分子进化的重要理论之一。更确切地应称为中性突变与随机漂移理论。其核心为:大部分对种群的遗传结构与进化有贡献的分子突变在自然选择的意义上都是中性或近中性的,因而自然选择对这些突变并不起作用;中性突变的进化是通过随机漂移,或被固定在种群中,或消失。
4. 次缢痕。
【答案】次缢痕是指除主缢痕外,在染色体上其他的浅染缢缩部位。
5. 维管系统。
【答案】维管系统是植物体各器官中的由维管束构成的一个连续统一的系统,主要行使输导水分、矿质和同化产物的功能。包括了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木质部和输导有机养料的韧皮部。
6.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
【答案】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指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
7. 脊索动物。
【答案】脊索动物是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它们都具有脊索、背神经管、鳃裂。它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脊椎动物亚门。
8. 外生孢子。
【答案】外生孢子是指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部分原生质,上端较小的部分形成的孢子,基部较大的部分仍能保留分裂能力,继续分裂。
9. 主溢痕。
【答案】主缢痕是指在两条染色单体相连处,染色体上出现的一个向内凹陷的缩细的部位,着丝粒位于其上。
10.群落。
【答案】群落是指占有一定空间和时间的多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由很多种类的生物种群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功能单位。
二、简答题
11.为什么核酸分子能成为遗传信息的载体,而其他生物大分子则不能?
【答案】生物大分子包括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四大类,核酸分子的碱基对数目很多,这些碱基对在分子中的排列有4种,核酸的多样性使它能储藏无穷的遗传信息;核酸分子性质稳n
定。其他生物大分子的多样性没有核酸分子丰富,性质相对不稳定,不能担负遗传信息的载体的任务。
12.简述植物水分运输和蒸腾作用的内聚力学说。
【答案】(1)植物通过根毛吸收水分,是一个被动过程,不需能量,这是由于根毛细胞与外界处于负压状态。
(2)吸收的水通过运输系统从根部运输到地上部分,需要克服势能和多层生物膜的阻力,需要借助运输系统内部的压差,才能完成物质由下而上的运输。蒸腾作用实现了植物物质运输所需的压差,是植物吸收和运输水分的主要动力。
(3)运输过程中需要运输系统管壁附着层中分子的附着力与内聚力。内聚力学说(或称蒸腾-内聚力-张力学说)强调水在导管中的连续性:
相同水分子间具有相互吸引的力量,称为内聚力,因此水柱一端总是受到压力,导管中的水流受到水势梯度的驱动,向上运动;
水流本身具有重力作用,重力与向上的拉力方向相反,因此使水柱产生一种张力。
③水分子间内聚力很大,同时水分子与导管内纤维素分子之间还存在附着力,内聚力和附着力远远大于水柱的张力,使导管或管胞中的水流成为连续的水柱。
13.简述全球变暖的影响。
【答案】大气中等温室气体增加会通过温室效应影响地球的热平衡,使地球变暖。 (1)全球变暖的影响如下
地球温度升高首先会使南极的冰盖开始融化。海平面只要升高50cm 就将使5000万至1亿人口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淹没一些岛屿,扩大热带疾病的传播范围等。
地球变暖还会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2)全球气候变暖对我国也有重要影响
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北方干燥地区将会进一步变干;
预测2030年海平面将会上升约20cm ,我国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⑤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广大区域内冻土公路、铁路和民用建筑的破坏。
1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本观点。
【答案】达尔文用自然选择来解释生物的进化。这个学说的基本内容包括:遗传变异、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1)达尔文认为生物普遍存在着变异,变异可分为一定变异和不定变异。
生物普遍具有高度的繁殖率与自下而上的竞争能力。生物过度繁殖会加剧在一个群体中互有差异的个体之间的生存斗争。
(3)在生存竞争中,对生存有利的变异个体被保留下来,而对生存不利的变异个体则被淘汰。生存斗争及适者生存的过程,就是自然选择的过程。
自然选择过程是一个长期的、缓慢的、连续的过程。由于生存斗争不断在进行,因而自然选择也不断在进行,通过一代一代的生存环境的选择作用,物种变异被定向地向着一个方向积累,导致性状逐渐发生改变,最终演变成新物种。
15.什么是细胞呼吸?细胞呼吸可分为哪几个部分?为什么说三羧酸循环是生物物质分解代谢的共同终末途径?
【答案】(1)细胞呼吸的定义:是指细胞在有氧条件下氧化分解糖类等有机物,最终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反应先在细胞质基质,后在线粒体进行。葡萄糖(或糖原)在正常有氧的条件下,氧化后产生
化。
(2)整个过程分为3个阶段:
①糖酵解
一分子葡萄糖在细胞质中反应生成两分子丙酮酸,并伴随2分子ATP 和2分子NADH 的产生。
②柠檬酸循环
柠檬酸循环又称krebs 循环或三羧酸循环,简称TCA 循环。指糖酵解的终产物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基质在丙酮酸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酰乙酰进入三羧酸循环,与草酰乙酸缩合生成酸一一梓檬酸开始,经过一系列脱氢和脱羧反应后又以草酰乙酸的再生成结束。由于循环中首先生成含有三个羧基的柠檬酸,故被称为三羧酸循环或柠檬酸循环,1分子葡萄糖分子在柠檬酸循环中要产生2分子6分子NADH 和2分子
通过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最终被③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NADH 和电子传递是指在有氧条件下,
和水,这个总过程称为糖的有氧氧化,又称细胞氧化或生物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