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国际关系学院公共外交与文化传播812文化与传播专业综合之《新闻采访与写作》考研内部复习题3

  摘要

一、概念题

1. 录音报道

【答案】录音报道是指将实况录音与语言叙述相结合的报道方式,其中既有新闻现场的真实音响,又有记者的报道和评述。它虽然在播出的时效性上逊于现场直播,但是在内容表达上更加精练、简洁,是广播新闻优势的又一体现。

2. 理性外向型

【答案】理性外向型是对采访对象按照个性类型进行分类的一种,这一类采访对象有较强的理性思考能力,不容易受到自己情绪的影响,而且善于与人交流。他会把自己想告诉记者的内容通过良好的表达方式传递给记者。面对这样的采访对象,在大多数情况下,记者都比较省心,因为不需要过多地提问,采访对象就会较为主动地把信息传递给记者,而且这些信息通常都有比较高的价值。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记者提问过于频繁,往往会适得其反。但是,当这一类采访对象想刻意隐瞒某些信息时,记者在挖掘事实真相时将会遇到很大的困难。

3. 组合式深度报道

【答案】组合报道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将一些独立成篇的文章组成一个版面或一个栏目,另一种是将一些片断合成一个整体。在现在的报刊中,组合报道较为常见。因为它对于各个子报道形式的一致性要求不高,可以迅速调动和整合各部门的力量,每个部门或个人完成一个子报道,这样,就可以在最短的时间里完成对于重大主题的深入开掘。随着网络新闻的兴起,组合形式的报道已逐渐成为网络新闻的利器。

4. “十比一”原则

【答案】“十比一”原则是指“每采访一分钟至少要准备十分钟。”即如果采访要进行一个小时,那么记者就要做十个小时的访前准备。“十比一”原则充分表明西方记者对访前准备的重视。当然,不同的记者在不同的采访中有着不同的情况,“十比一”原则不应当成为教条,而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5. 新闻评论

【答案】新闻评论是有关论者就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或当前的社会现象所做的分析评论。有关论者,既可以是媒体从业人员,又可以是其他人员。新闻评论的内容或对象分两种:具有新闻价值同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