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一) . .... 2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二) . .... 5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三) . .... 8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四) . .. 10

2017年河南科技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五) . .. 14

一、简答题

1. 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有哪些主要内容?

【答案】(1)新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既承接了历史上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又吸纳了鲜活的时代精神,内涵更加丰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体现在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与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献身十促进祖国统一事业。

(2)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首先体现在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每一个公民必须坚持的立场和态度。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祖国的繁荣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它集中代表着、体现着、实现着国家、民族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3)要坚持爱国主义与拥护祖国统一的一致性,这是对全体中华儿女包括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侨胞的基本要求。在这里,爱国与否是最基本的政治原则。任何旨在制造国家分裂、损害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言行,都会遭到具有强烈爱国主义精神的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坚决反对。

2. 人生态度与人生观是什么关系? 如何端正人生态度?

【答案】(1)人生态度与人生观的关系

①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重要内容。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人生态度,往往又制约着人对整个世界和人生的看法,从而对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②人生态度是人生观的表现和反映。一个人如果以悲怨愤i 、心灰意冷的倦怠态度对待生活,其背后必然是消极悲观的人生观。相反,一个人满怀希望和激情,热爱生活、珍视生命,勇敢坚强地战胜困难并不断开拓人生新境界,其背后一定有一种正确的人生观作为精神支柱。

(2)端正人生态度的方法

①人生须认真。要严肃思考人的生命应有的意义,明确生活目标和肩负的责任,既要清醒地看待生活,又要积极认真地面对生活。

②人生当务实。要从人生的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以务实的精神创造人生,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做好每一件事。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态度,正确面对人生理想与现实生活之间的矛盾。

③人生应乐观。乐观积极的态度是人们承受困难和挫折的心理基础。要相信生活是美好的,前途是光明的,要在生活实践中不断调整心态,磨砺意志,优化性格。

④人生要进取。人生实践是一个创造的过程。要积极进取,不断丰富人生的意义,要发扬自强不息、敢为人先、坚韧不拔的精神,充分发挥生命的创造力,在创造中书写人生的灿烂篇章。

3.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维护法律权威。

【答案】(1)维护法律权威的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不可违抗性。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

①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的核心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治国家的前提条件。树立法律权威,就是树立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法律实施,就是保证人民根本利益的实现。

②在当代中国,树立法律权威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法律权威是国家稳定的坚实基础。

(2)保障法律的至上地位

①推进依法执政

中国共产党既要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又要领导人民执行宪法和法律。中国共产党不仅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而且要带头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要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依法执政基本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带头厉行法治,不断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推进各项工作的制度化、法律化,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②提高立法质量

法律权威的树立,不仅依靠保障法律实施的国家强制力,更取决于法律本身的合理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虽然已经形成,但完善立法的任务仍然很重。立法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立法机关要继续推进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着力提高立法质量。建立健全公众意见表达机制和采纳公众意见的反馈机制,使立法更加充分地体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不断提高立法的科学性。 ③严格规范公正执法

法律的权威不仅取决于法律的内容是否科学、公正、合理,也取决于法律能否得到严格、规范、公正的实施。在我国,行政机关是实施法律的重要主体,负有严格贯彻实施法律的职责。各级行政机关要自觉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履行职责。

④提升司法公信力

司法是保障法律权威的重要机构。司法机关是否有权威和公信力,直接影响到法律是否有权威。继续优化司法职权配置,努力形成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审判权和检察权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强政法队伍建设,提升法官和检察官的司法理念、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切实维护司法公信力和权威。要依法公正对待人民群众的诉求,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决不能让不公正的审判伤害人民群众的感情、损害人民群众的权益。 ⑤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

维护法律权威,必须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在全社会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体人民的法律意识,弘扬社会主义法律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法律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加强对各级领导干部和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教育,树立忠于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的自觉意识。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方式,提高法制宣传教育的效果,使法律真正进社区、进乡村、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

(3)努力成为法律权威的坚定维护者

①树立法律信仰

一个人只有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才会形成对法律的信仰,进而自觉维护法律权威。大学生应当通过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国家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真正认同、信任我国法律的正义性和权威性,从而树立起对我国法律的坚定信仰。 ②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

大学生在自己学习与掌握法律知识的同时,还要向他人宣传法律,帮助和引导他人尊重法律权威。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帮助人们彻底根除“权大于法”等封建人治思想,宣传我国法律的优越性与合理性,使人们了解、认同和信任我国的法律制度,从而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和维护法律权威的良好风尚。

③敢于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违法犯罪行为既是对社会秩序的破坏,也是对法律权威的蔑视。大学生不仅要有强烈的守法意识,自觉遵守国家法律,也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增强护法意识,要敢于和善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自觉维护法律的权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一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既包括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包括事中和事后制止、申诉、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