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单项选择题

1. 系统的最本质特征是( )。

A. 整体性

B. 有序性

C. 层次性

D. 最优化

【答案】A

【解析】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其中最本质特征是整体性。这种整体性表现在,对于外来作用,系统能作为一个统一体作出反应,而不管这种外来作用直接作用于系统的哪一个部分; 同时,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它的每个要素都不单独具有的功能和性质。一般系统论就是对“整体”和“整体性”进行科学探索。

2.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

A. 人和自然的矛盾

B. 个人和社会的矛盾

C. 自然界和社会的矛盾

D.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答案】D

【解析】人类社会的基本矛后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这两对基本矛盾存在于一切社会形态之中,规定社会的性质和基本结构,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推动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 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是( )。

A. 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

B. 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

C. 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

D. 真理是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

【答案】D

【解析】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谬误是对事物歪曲、错误的反映。A 项,因为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因此,不存在绝对真理。B 项,真理和谬误都是有条件的。C 项,无论是真理还是谬误,其本质都是主观的。

4. 在社会观念结构或思想上层建筑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

A. 宗教

B. 哲学

C. 政治法律思想

D. 道德

【答案】C

【解析】政治法律思想在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中最直接、最集中地反映经济基础和统治阶级利益。同时也最直接地为经济基础服务,因而具有强烈的阶级性。政治法律思想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居于核心地位,它规定和制约着其它社会意识形式的思想内容、方向。它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形态中其它形式相互作用的中介。

5. 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 )。

A. 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

B. 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C. 创立了唯物辩证法

D. 创立了科学的认识论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的伟大贡献主要有两个,即发现了剩余价值和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最伟大的贡献是就是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

6. “当然,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这里讲的“有限的范围内”是指( )。

A. 物质能否为意识所正确反映

B. 物质和意识是否相互作用

C. 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

D. 物质第一性和意识第二性

【答案】D

【解析】哲学的物质范畴是通过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来界定的,物质不是意识、不依赖意识而存在,物质对于意识的独立性、根源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体现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体现了世界的本原、本质是物质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观点。列宁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这种对立无疑是相对的。

7. 唯物史观认为人的自由是指( )。

A. 从自然力的奴役下,从社会关系的压迫下和从人自身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B. 按照人的意志行事

C. 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和约束的活动状态

D. 我行我素独往独来

【答案】A

【解析】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相互对应的历史观范畴,必然王国指人们对社会历史的必然性,即客观规律的尚未认识和掌握,人的活动不得不受盲目力量支配和奴役。自由王国指人们认识和掌握了社会历史的规律成了历史的主人,从而能自觉的创造自己的历史形态。

8. 社会形态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 )。

A.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B.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C.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D. 主体和客体的矛盾运动

【答案】A

【解析】与生产力的状况相适应,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以一定的形式结合起来构成社会形态。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推动并决定着社会形态不断更替,并呈现出统一性和多样性。因此,社会发展道路的统一性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9. 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因为( )。

A. 原因的作用会引起结果

B. 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

C.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D.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答案】B

【解析】质量互变规律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基础,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任何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当量变发展到突破原来事物的度,就会破坏事物质与量的统一,发生质变。

10.有的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A. 因果观上的唯物主义观点

B. 因果观上的唯心主义观点

C. 因果观上的形而上学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