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804土地资源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什么是土地储备,其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1)土地整理的主要内容土地整理的内容是随着一个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土地整理包括农地整理和非农地整理。

①农地整理这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土地整理的主要方面。

a. 调整农地结构,归并零散地块此项整理又称为田、土、坎的归并整理,重点是把细碎、零散的地块集中起来(山区除外),便于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作业;

b. 农田整治及道路、沟渠等基本建设按照土地利用规划,对沟渠、林网、路网等进行规则化整理,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c. 农地改造它以提高耕地质量为主要目的,如改造,卜低产田、改造盐碱地、提高土壤肥力、坡地改为梯田等;

d. 复垦废弃土地、开发宜农荒地复垦废弃土地主要指农村抛荒土地的整理复垦;

e.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它包括村庄的治理,如治理“空心村”,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与空宅,缩井零散的小村落到中心村或集镇,增设公共、公益设施等;

f. 划定地界、确定权属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土地用途进行整理;

g. 改善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主要指对水土流失区域进行的水土保持治理、小流域综合治理,如山体的绿化、陡坡地的退耕还林等。

②建设用地的整理对城镇而言,土地整理主要是立足于内部挖潜,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建成区内的闲散地,并对已被利用的土地结合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城市功能的需要,在用途、布局与产出率方面重新进行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高城市载体功能,并改善城市环境。

(2)土地储备的含义及其作用

①含义:土地储备,是指应用经济手段盘活土地,实现国有土地资产保值增值而进行土地整理的一种形式。

②作用:它可以通过土地储备这种形式帮助政府垄断土地的一级市场,并盘活存量土地,解决存量土地无人愿意开发的难题。同时,通过这种形式对土地利用类型进行提前规划,更好的实现土地规划的内容。

2. 阐述下列基本概念:土地生产潜力、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气候生产力、光温生产力、光温水土生产力、光温土生产力、光温水生产力、生长期、水分生长期、温度生长期、农业生态区。

【答案】(1)土地生产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

(2)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是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3)气候生产力,可分为有灌溉保证的水作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和旱地农业的气候生产潜力(即光温生产潜力和光温水生产潜力),其只决定于作物的品种和当地的辐射、温度条件,不受其他条件限制,是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4)光温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有灌溉保证的土地,认为其水分条件能够充分满足作物生长的需要,直接根据作物的光温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5)光温水土生产潜力,是指对于没有灌溉保证的土地,需要根据光温水生产潜力对气候生产力进行的土壤因素的限制性修正,所获得的生产潜力。

(6)作物的光温水生产力,也称作物的气候生产力,即作物在某一地区的一定光、温度与降水条件的生物产量。

(7)生长期,是指农作物可以进行生长的一定期限。水分生长期是指在满足一定的水分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温度生长期是在满足一定的温度条件下的农作物生长期限。

(8)农业生态区,是根据比例尺将地面划为的一些在农业生产条件、气候和土壤大致都相对一致的生态单元,在同一生态单元内,其作物种类与种植制度也相似,因而其土地的生产潜力进一步就决定于灌溉条件的有无和投入的高低。

3. 土地评价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土地评价的作用主要有:

(1)为土地利用规划服务

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在于调节土地用途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使土地用途与土地质量协调起来,达到高效而持久的利用。

(2)为估计土地利用和经营好坏服务

对土地经营者当前最直接的利益,就是土地利用和经营的经济效果如何。

(3)为土地交易服务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土地使用权的出租、转让、有偿使用等土地交易活动日渐频繁。土地交易一般要求对土地进行估价,而土地评价形成的土地分等定级结果是土地估价的基础资料乃至主要依据。

(4)为土地税收服务

(5)为土地管理服务

科学地管理土地,可以使土地资源达到最好的配置,使其开发、利用、保护做到合理、高效、

持久,这一切必须依据土地评价的结果。

4. 什么是土地可持续利用? 简述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1)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含义

可持续土地利用是指通过技术与行政手段使一个区域的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本区域的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相适应,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既满足人类经济生活与环境要求,又不断改善资源本身的质量特性,所以,持续土地利用是一个由行政管理与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区域综合生态系统工程。可持续土地利用包括自然系统和经济系统的持续发展。

(2)土地可持续利用的条件

①保持和加强生产/服务(生产性)即保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加强生产服务而提高其生产潜力。

②减少生产风险程度(稳定性)即改善土地生产的生态条件进而保证生产的稳定性。

③保护土地资源的潜力和防止土壤与水质的退化(保护性)即不能因生产或高产而破坏水土资源。所以也有把持续发展定义为:满足现在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的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

④具有经济活力(可行性)即生产经济要双向持续发展,决不能“高产”出“穷村”。

⑤社会可以承受(可承受性)如要持续,则必须考虑社会的可承受性,第三世界国家目前首要考虑的是解决人民的温饱,在解决温饱的过程中逐步加强其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最后达到生产与生态的高度结合。

5. 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答案】土地资源保护一般包括对土地资源的数量保护和对土地资源的质量保护。

(1)对己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要坚持因地制宜、合理耕种、保护培养,并要节约用地,要防治土地沙化、盐碱化; 对己开垦的土地,如山地、海涂等必须进行综合调查研究,做出全面安排和统筹规划,使海涂得到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2)对已经破坏或退化的土地,确定待复垦土地被破坏的类型及其程度; 待复垦土地在被破坏前的自然适宜性和生产潜力; 复垦土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应用机械的可能性; 社会环境条件和经济因素等具体情况并编制土地复垦整理方案。完成土地资源的可利用状态的恢复。

目前我国最重要的保护内容是对耕地的保护,尤其是对基本农田的保护。对基本农田的保护不仅包括保证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还包括保证基本农田质量不减退。

6. 阐述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原则和命名方法。

【答案】(1)中国土地类型的分类系统

在20世纪5060年代,我国基本沿用前苏联景观学派的做法。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起,我国的大、中比例尺土地类型制图中的土地分级逐渐趋向于采用前苏联景观学派和英澳学派相结合的三级分类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