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湖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831新闻史论与实务之《中国新闻传播史》考研必备复习题库3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时务文体
【答案】指19世纪末,以梁启超为主笔的《时务报》所形成的评论文风和文章体式。它有三个突出的特点:(1)行文自由,不拘一格; (2)语言平易,使用俗语、欧式句式; (3)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这种文体最早是王韬在《循环日报》运用的,当时叫“报章文体’,;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运用得最好,因此被称为“时务文体”。后来,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运用得更加成熟,又被称为“新民文体”。
2. 《中国工人》
【答案】《中国工人》是国共合作后出现的工人报刊中最重要的一份。1924年10月创刊于上海,是中共中央主办的指导职工运动的刊物,1925年5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改为全总的机关报。起初刊期不定,后为周刊。主要撰稿人有邓中夏、刘少奇、瞿秋白等。《中国工人》以指导工人运动的复兴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通过总结我国工人运动经验教训、介绍国际工人斗争经验,帮助工人学习罢工的战略战术,充分做好战斗准备。
3.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答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刊物,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近代化报刊。1815年8月由英国伦敦布道会的传教士米怜在马六甲创办。
该刊以传教为宗旨,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要务”。在内容上,以宗教内容为主,也有一些宣传西方文化与近代科技知识的文字,但大多也与传教有关,目的也都是为了宣传上帝的全德全能。后期开始有一些时事评论J 险文章。新闻报道方面的内容很少。在形式上,为了适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采用中国书本式,雕版印刷,形状就像一本中国线装书。在宣传策略上,《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处处“附会儒学”,将基督教义与孔孟之道相比附。
1821年12月,《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因主编米怜病重无力主持编务而停刊,共出7卷70多期,累计574页。
4. 史量才之死
【答案】史量才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新闻事业家。他早年曾任《时报》主笔。从1912年接办《申报》后,苦心经营,使《申报》成为国内著名大报。1927年,史量才买下《时事新报》,1929年又从美国人福开森手中购进《新闻报》大部分股权,从而成为上海报业巨擎0“九·一八”事变后,史量才的爱国热情不断高涨,政治态度发生很多转变,主持《申报》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申报》的改革及其对国民党政府的公开批评,遭到了国民党的嫉恨。1934年11月13日,蒋介石亲自下令,派特务枪杀了史量才。
第 1 页,共 8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