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院634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脑认知成像技术对于心理学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脑认知成像技术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中的热点,它对于认知科学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1)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出现意味着“在科学史上人类第一次可以直接观察到大脑的智力活动。就象天文学的发展有了望远镜,生物学的发展有了显微镜一样,认知科学的发展开始有了自己的望远镜和显微镜。这对于人类关于自身精神世界的认识,其意义重大和影响深远。

(2)认知神经科学的目标就是应用各种现代技术,尤其是应用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来研究“精神(智力)和大脑关系的问题”。现代脑认知成像技术的发展为认知神经科学实现其对大脑活动的观测提供了必要的手段,这是认知神经科学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这些脑认知成像技术,通过测量大脑活动时各种电磁、生理、生化等参数的变化,探索认知和智力活动的机制。其中,常用

,,,的代表性技术有:高分辨率的脑电图(EEG )高分辨率的脑磁图(MEG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

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PET )以及内源信号光学成像等。

2. 功能磁共振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哪些方面?

【答案】功能磁共振(fMRI )是当今心理学研究最主流的脑认知成像技术。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包含以下方面。

(1)探究认知功能的脑区定位

目前,fMRI 在心理学研究中最广泛的应用方式是将特定的认知功能定位于大脑中的特定脑区,从而回答where 的问题。例如,Downing 等人利用fMRI 技术发现人脑视觉腹侧通路皮层上存在一些脑区对特定类别的视觉刺激有选择性反应。

(2)探究任务的认知加工过程

在fMRl 的定位研究发现一些高度特异化的脑区并明确这些脑区的功能特性之后,可以将这些脑区的活动作为某一认知加工过程的神经标记,然后探讨在某个任务中是否涉及某个认知加工过程的参与。例如,O'Craven 等人采用fMRl 技术证明了注意选择的基本单元是客体。

(3)探究不同刺激或者任务的表征的区别

在fMRl 的研究范式中,fMRl 适应范式和多元模式分析(MVPA )通过检验特定脑区对哪些刺激反应相同,对哪些刺激反应不同来描述该脑区的神经表征。例如,Serenees 等人采用MVPA 技术证明,工作记忆的视觉刺激信息是储存在初级视觉皮层,而不是在专门的工作记忆储存区。

(4)探究不同任务采用的加工机制的一致性

如果fMRI 发现两个任务激活大脑同一个脑区,表明这两个任务可能采用了相同的加工机制; 反之则表明两个任务采用了不同的加工机制。例如,Fedorenko 等人利用fMRI 为语言和思维的分离提供了证据。

3. 用实验说明意识和知觉的关系。

【答案】意识和知觉的关系可以用DB 病人的实验来说明。盲视是用来描述没有意识到知觉存在时盲区所产生的视觉能力。DB 病人手术后左侧视野出现了盲视。由于右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左视野的信息,左半球视觉皮层接受右视野的信息,DB 通过手术去除了右半球视觉皮层的大部分,所以他左视野和右视野在大脑的代表区就表现出不同。用动态视野检查法确定DB 的盲视区域。

(1)实验程序

在实验中要求DB 通过迫选的方法猜测左视野盲区中是否有一小块光斑,如果有,就指出光斑的位置。在另外的实验中,要求DB 猜测一条短线的方向。所有的测验都是在控制光照的条件下进行的,DB 的头和注视方向保持固定。刺激在盲区中呈现得非常快,所以DB 没有时间转动他的眼睛来注视没有受损的视野。线条和点状刺激大小相同,强度适中,但是它们的大小和强度会同时影响受损的和没有受损的视野,因此,可以把视野盲区中目标的觉察与没有受损的视野区域和盲点对目标的觉察加以比较。如果DB 的盲点能够觉察到目标物,那么就意味着目标物的强度和尺寸足够大,激活了眼睛的敏感区域。

(2)实验结果

Weiskrantz 的实验中给DB 呈现垂直和水平方向的点状或短线目标物,结果发现,DB 对于在盲区中呈现的目标物方向的定位、觉察和猜测的准确率均明显地高于随机判断的基线水平。

4. 举例说明图形认知的眼动研究。

【答案】图画观看研究主要考查人在观看一幅图画时,眼睛先看什么地方、后看什么地方、眼动轨迹怎样、图画内容与眼动有何关系等。

(1)信息量与眼动

①Buswell 认为,人在观看图画时,大部分注视点都集中在感兴趣的区域上。他在实验中要求被试观看一幅教堂的图画,并记录其眼动。结果表明,他们的眼动轨迹与教堂的圆柱和拱形结构基本吻合。

②Mackworth 和Morandi 研究表明,眼睛注视的位置大都集中在被评为信急量大的区域Loftus

和Mackworth 的研究还证明,被试对信息量大的区域注视时间早,注视次数多,注视持续时间长。

③Yarbus (1967)在一项实验中,记录被试观看表现人物群像图画时的眼动轨迹,结果表明:人脸是被注视最多的地方。在观看人脸时,注视点相对集中在眼睛和嘴上。当观看一幅雄狮头部图片时,被试的注视也集中在狮子的眼睛和嘴上。Yarbus 认为,人的眼睛和嘴是脸部最富于表情功能的部位,信息量大。所以被注视的次数较多。

(2)图画观看与扫描轨迹

Noton 和Stark 提出了一个视觉模式知觉理论,认为模式特征的加工是一个系列过程,具有固定的顺序性。第一次注视这个刺激与再认这个刺激的顺序相同。他们的实验显示,当被试观看图画时,眼睛常按一个固定的路线间歇地、重复地去扫描,从而形成了一个系列扫描路线。不同被试对同一幅图画的扫描路线不同; 同一被试观看不同图画时的扫描路线也不同。后来Noton 和Stark 又提出了“特征环”的概念。当被试第一次看一个物体用眼睛扫描它时,会形成一个固定的扫描路线。即建立了一个特征环的记忆。当他随后再见到同一物体时,就会利用记忆中对该物体的内部表征去与它匹配,从而达到冉认。Noton 和Stark 用实验验证了该观点。

(3)眼动与图画记忆

Loftus 在一项考察眼动与图画再认关系的实验中,首先给被试呈现单独的图片,呈现时间为300~500ms。在被试识记图片时,记录其眼动。随后进行图片再认测验。其结果如下:

①在呈现时间一定的条件下,再认成绩同被试对图片的注视次数有紧密的函数关系。即在图片呈现时间相同的条件下,注视次数越多,再认成绩越好。

②在注视次数相同的条件下,再认成绩与图片的呈现时间没有关系。

(4)图画观看的眼动顺序性

顺序性是指视觉信急加工过程中的时间和空间序列特性。我国研究者(韩玉昌,1997)在一项研究中,用眼动实验方法考察了被试在观察不同形状和不同颜色几何图形时的眼运动的顺序性。得到如下结论:

① 人在观察不同形状和颜色时,视觉上的选择表现出顺序性的规律。

②对一个目标的注视点的分布、观察者的注意从一个注视点移动到另一个注视点的顺序、观察者的认知模式等均与目标的特性有关。

③对形状和颜色的注视点和首次注视点在第二象限都是最多的,其次是在第一象限,在第三、四象限则是最少的。

④从实验结果来看,首次注视点这一变量,比注视点次数和注视停留时间更为灵敏。

5. 影响β的因素是什么? 影响d' 的因素是什么?

【答案】(1)影响β的因素

①信号出现的概率。当信号出现的概率低时,被试不轻易回答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高。当信号出现的概率高时,被试倾向于多说有信号,表明被试的判断标准低。即当信号不经常出现时,被试获得很强的感觉才说有信号; 而当信号频频发生时,被试获得轻微的感觉就说有信号了。

②奖惩办法。在信号出现的概率保持恒定的情形下,奖惩办法导致被试不同的动机水平,最后影响判断标准。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多说信号时β偏低; 当奖惩办法是鼓励少说信号时β偏高。

(2)影响d' 的因素

①信号本身的强度。当信号本身的强度比较大时,人们容易觉察到,d' 就高,反之,当强度比较弱时,则不易觉察到,d' 就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