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东北师范大学传媒科学学院334新闻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理论教程》考研内部冲刺密押卷1

  摘要

一、简述题

1. 为什么说新闻事业具有阶级性?

【答案】新闻事业是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通过独特的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并为之服务,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新闻事业掌握在一定阶级手中

①在阶级社会里,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所处的不同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具体表现为阶级关系。经济上占有生产资料的阶级,在政治上也必然成为统治阶级,并且掌握精神生产资料。

②新闻事业是一种“精神生产的资料”,它被占有和支配物质生产资料的统治阶级所掌握,并且成为统治阶级手中的思想武器。

③在阶级社会里,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集团掌握和控制新闻事业,并且运用它们在报道新闻、发表评论的同时,不间断地传播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的政治主张。

(2)新闻报道的内容具有阶级性

①新闻是新闻事业的主体,新闻事业的阶级性通过它大量报道的新闻反映出来。

②新闻事业发布的新闻以及配合新闻发表的评论,都是记者和编辑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结果。

③新闻工作者对事物的理性认识,要受到一定立场、观点、方法的支配和影响,他要站在一定阶级的立场上,按照某种思想思考和判断问题、报道和评价事实。

2. 简述维新派的办报思想。

【答案】19世纪90年代中期,资产阶级维新派发动的变法维新运动席卷中国。与此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一次国人办报活动的高潮。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成为维新派办报的代表人物。其中《万国公报》、《强学报》《时务报》《知新报》、《国闻报》、《湘学新报》和《湘报》影响最大。

①重视报纸的宣传作用,认为报纸书刊有强烈的政治性,是维新派思想的载体和传播的工具,是维新变法的最重要的武器之一。

梁启超在上海《时务报》创刊号上发表的《论报馆有益于国事》一文,大力鼓吹多办报纸,

第 1 页,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