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教育学原理2004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专业: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教育
2.学校教育
3.教育目的
4.教育过程
5.最近发展区
二、简答题(共5题,1—4题每题15分,第5题20分,共80分)
1.如何看待教育的相对独立性?
2.教育活动的实质是什么?
3.简述我国教育目的的主要内容。
4.传统教育模式和现代教育模式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5.简述西方教育学研究范式的演变。
三、论述题(共30分,两题中任选一题回答)
1.试论教育的基本规律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2.试评我国曾出现的教育政治化和教育市场化的倾向。
参考答案
南开大学2004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教育学原理
专业:教育学原理
一、名词解释(共5题,每题8分,共40分)
1.教育:指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从广义上说,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教育是人类特有的现象,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教育为社会的发展、人的发展提供了保证,同时,社会和人的发展又不断向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的内容。
2.学校教育:指狭义的教育。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期望他们发生某种变化的活动。学校教育含有目的、内容、制度、方法等方面的因素,又有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的层次,它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的整体系统。构成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因素有三个: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措施。学校教育活动通常是在教育者主导下,掌握教育目的,采用教学手段,创设必要的教学环境,调控受教育者和整个教育过程,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使其达到预期的目的。
3.教育目的: 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规定。教育目的一般有两个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做出规定,即指明受教育者在知识、智力、品德、审美、体质诸方面的发展,以期受教育者形成某种个性结构。二是就教育多要培养出的人的社会价值作出规定,即指明这种人符合什么社会的需要或为什么阶级的利益服务。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对于明确教育方向、建立教育制度、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组织教育活动、进行教育管理、评估教育质量等,教育目的起着决定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教育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