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小学德育概述题库

问题:

[单选] ()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A . 小学德育目标
B . 小学教育目的
C . 国家德育目标
D . 基础教育本质

衡量人们思想品德好坏高低的根本标志是()。 道德认识。 道德意志。 道德情感。 道德行为。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问题: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是否全面发挥了主导作用? 根据材料回答38-39题: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衡量儿童认识与修养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认知。 情感。 意志。 行为。 《学记》提出课内与课外要相结合,且课外要有丰富多彩的生活。这反映了以下哪个原则的要求?() 教学相长原则。 豫时孙摩原则。 长善救失原则。 藏息相辅原则。 ()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小学德育目标是教育者依据教育目的,通过德育在儿童品德发展上所要达到的总体规格和要求,即小学德育所要达到的预期目的或结果。小学德育目标是实施小学德育的出发点,也是检验小学德育是否达标的质量标准,它不仅决定了小学德育的内容、形式和方法,而且制约着小学德育的整个过程。

相关题目: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