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研究院917西方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混合策略
【答案】混合策略是指在博弈中,博弈力一的决策内容不是确定性的具体的策略,而是在一些策略中随机选择的概率分别的策略。混合策略情况下的决策原则有以下两个:
(1)博弈参与者互相不让对方知道或猜到自己的选择,因而必须在决策时利用随机性来选择策略,避免任何有规律性的选择。
(2)博弈参与者选择每种策略的概率一定要恰好使对方无机可乘,即让对方无法通过有针对性倾向的某一种策略而在博弈中占上风。
2.需求变化与需求量变化
【答案】需求量的变动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商品的价格一需求数量组合点沿着一条既定的需求曲线的运动。
需求的变动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需求量变动与需求变动
如图所示,当一种产品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如需求曲线D 0。上的箭头所示。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移动和需求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 0到D 1)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D 0到D 2)。
3.吉芬商品
【答案】19世纪,英国统计学家罗伯特·吉芬发现一个现象,1845年爱尔兰发生灾荒,导致土豆价格上升,但居民对土豆的需求量却反而增加了,而这无法用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进行解释,
,并将像土豆这种需求量与价格同方向变动的物品称之为“吉芬物品”故此现象称为“吉芬难题”。
吉芬物品是一种特殊的低档物品。作为低档物品,吉芬物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物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方一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物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形状的原因。
4.完全竞争市场
【答案】从厂商数目、产品差别程度、厂商对价格控制的程度以及厂商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这些特点,按照竞争激烈程度,市场和市场中的厂尚可分为四类: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寡头和完全垄断。其中,完全竞争是竞争最为激烈的市场,其市场效率也是最高的。
完全竞争市场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
①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买者和卖者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takers );
②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即厂商之间提供的商品是完全无差别的; ③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和毫无困难的; ④信息是完全的。
由于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厂商可以自由进出市场,因此长期均衡价格必定等于产品长期平均成本的最小值,也就是说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最高生产效率。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真正意义上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不存在的。虽然这种理想的完全竞争市场很难在现实中存在。但是,完全竞争市场的资源利用最优、经济效率最高,可以作为经济政策的理想目标。所以,经济学家总是把完全竞争市场的分析当做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并把它作为一个理想情况,以便和现实比较。
5.收入效应
【答案】由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实际收入水平变动,进而由实际收入水平变动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动,称为收入效应。即是指在商品的相对价格保持不变的前提下,由于收入水平的相对变化所引起的商品需求量的变化。收入效应表示消费者的效用水平发生变化。
一种商品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量变动的总效应可以被分解为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两个部分,即总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一般比替代效应小,在正常商品的情况下,两种效应的方向是一致的,即价格下降,替代效应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收入效应也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增加。然而在低档物品的情况下,收入效应为负,收入效应会引起消费者购买数量的减少。当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总效应为负,价格下降反而引起商品需求量减少,这种商品称为吉芬物品。
二、简答题
6
.假设有10个人住在一条街上,每个人愿意为增加一盏路灯支付4美元,而不管己提供的路灯数量。若提供二盏路灯的成本函数为C (x )=x2,试求最优路灯安装只数。
【答案】路灯属公共物品,每人愿意为增加的每一盏路灯支付4美元,10人共40美元,这可看成是对路灯的需求或边际收益,而装灯的边际成本函数为MC=2x。
令MR=MC,即40=2x,可以求得:x=20(盏)。
因此,路灯安装的最优数是20盏。
7.联系图形说明卡特尔模型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卡特尔组织的内在小稳定性。
【答案】(1)卡特尔模型是典型的合作或者说串谋的例子。卡特尔是这样一个组织,在组织中厂商串谋到一起,就价格、产量和其他诸如瓜分销售地区或分配利润等事项达成必须严格遵守的明确和正式的协议,试图确定使整个行业的利润实现最大化的价格和产量。这样,一个卡特尔组织就像一个垄断厂商一样,只要市场需求相当缺乏弹性,它就可以将价格提高到大大高于竞争的水平。卡特尔成功的条件主要有两个:第一个条件就是,一个稳定的卡特尔组织必须要在其成员对价格和生产水平达成协定并遵守该协定的基础上形成; 第二个条件就是垄断势力的潜在可能。下面分析只有两家厂商的卡特尔的情况。假定两家厂商的成本曲线分别如图(a )与(b )所示,那么卡特尔作为整体的边际成本曲线可通过将这两家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按水平方向加总得到。
D 为整个行业的需求曲线,MR 为行业的边际收益曲线。图(c )中,这样,卡特尔即可根据MR=MC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其总产量为Q ,相应的垄断价格为P 。在此基础上,卡特尔将按照等边际成本原理来分配其总产量,因为在总产量和价格己定的情况下,卡特尔的总收益已经确定,那么利润最大化就等同于成本最小化。因此,按等边际成本原理分配总产量可使其总利润最大化。
,再由这条如图(c )所示,曲线MR 与曲线MC 的交点确定了相同的边际成本水平(水平虚线)
虚线与各家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的交点确定各自的产量Q 1与Q 2。
卡特尔的利润最大化
(2)卡特尔的不稳定性
上述分配方式往往只是在理论上是合理的,实践中的产量分配则取决于建立卡特尔时达成的协议所作出的安排。事实上,从图容易看到,产量不同,各成员厂商的利润也往往不同。各厂商从自身利益出发,或者对这种分配结果不满,或者在己经获取较多利润的情况下希望更多的利润,就可能暗中采取削价行动,或者扩大产量。由于卡特尔成员往往不多,一旦有某个成员违反协议,
,最终导致卡特尔崩溃。这说明卡特尔是很其行动很容易被其他厂商察觉,从而引起“连锁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