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1088经济学之微观部分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答案】效用是指消费者在消费商品时所感受到的满足程度,并且这种满足程度纯粹是一种消费者主观心理感觉。效用有基数效用和序数效用之分。基数效用论认为,效用的大小可以用设想的数字来表示,并加以计算和比较。如消费者消费第一个包子的效用为5,第二个包子的效用为4,因此第一个包子比第二个包子的效用大1。序数效用论认为,效用仅仅是次序概念,而不是数量概念,因此在分析商品效用时,无法用具体数字来描述商品效用,只能用第一、第二等序数来说明各种商品效用谁大谁小或相等。
虽然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在效用的认识方法上存在差异,但是它们说明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却是一致的。它们都认为边际效用具有递减规律,都能用各自的方法推导出商品需求曲线,只是它们用来表述的工具不同。其中,基数效用论的工具是边际效用,而序数效用论的工具是无差异曲线。
2. 斯塔克伯格模型
【答案】斯塔克伯格模型是德国经济学家斯塔克伯格(Stackelberg )在1934年一篇论文中提出的分析范式。
与古诺模型和伯特兰模型不一样的是,竞争厂商之间的地位并不是对称的,市场地位的不对称引起了决策次序的不对称,通常,小企业先观察到大企业的行为,再决定自己的对策。斯塔克伯格模型通常用于描述这样一个产业:在该产业中存在着一个支配企业,除此之外,该产业中还有若干小企业,那些小企业经常是等待支配企业宣布其产量计划,然后再相应调整自己的产量。因此,斯塔克伯格模型也被称之为“领导者一追随者”模型。
3. 引致需求
【答案】引致需求指由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引起的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这种需求来自厂商。相对而言,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称为直接需求。
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不同于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在产品市场上,需求来自消费者,而消费者购买产品是为了自己的消费,从中获得满足,一次购买过程到此为止。在生产要素市场上,需求来自企业,而企业购买生产要素是为了生产,从中获得利润。企业购买生产要素并不是一次经济行为的终结。
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利润并不取决于其自身,而是取决于消费者的需求,要看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产品支付足够的价格。如果不存在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则厂商就无法从生产和销售中获得收益,从而也不会去购买生产资料和生产产品。或者说,消费者对产品的直接需求,引致和派生
了厂商对生产要素的需求。
4. 等成本线
【答案】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假定要素市场上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即工资率为w ,既定的资本的价格即利息率为:,厂商既定的成本支出为C ,则成本方程为:
成本方程相对应的等成本线如图所示。
等成本线
图中,横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劳动时的数量,纵轴上的点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都购买资本时的数量,连接这两点的线段就是等成本线。它表示既定的全部成本所能购买到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各种组合。
5. 三级价格歧视
【答案】三级价格歧视是指完全垄断厂商对同样的产品在不同的市场收取不同的价格。三级价格歧视意味着垄断厂商对小同的人按小同的价格出售产品,但是,对于既定的团体,每单位商品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当完全垄断厂商按三级价格歧视定价时,两个市场的边际收益相等,即:,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如果e 1=e2,则
产品的价格较
6. 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境界
【答案】纳什均衡是指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在这一策略集中,每一个博弈者都确信,在给定竞争对手策略的情况下,他选择了最好的策略。也就是说,给定其他人的策略,任何个人都没有积极性去选择其他策略,从而没有人有积极性去打破这个均衡。
帕累托最优也称为帕累托最适度、帕累托最佳状态或帕累托最优原则等,是现代西方福利经
,把有关参数代入,可得; 如果e 1>e2,
则。 。 。如果e 1<e2,
则在三级价格歧视下,需求价格弹性较大的市场,产品的价格较低:需求价格弹性较小的市场,
济学中讨论实现生产资源的最优配置的理论。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所有的帕累托改进均不存在,即在该状态上,任意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有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纳什均衡与帕累托最优都揭示了市场配置的状态,但角度不同纳什均衡是从博弈论角度考虑,帕累托最优则从整个资源配置角度考虑。纳什均衡不一定是帕累托最优,社会最优解往往不是纳什均衡解。
7. 停止营业点
【答案】停止营业点是指一个己经投入生产的企业,在生产中总有这样一点,当根据利润最大化原则确定的产量大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仍可以继续生产,小于这一点所代表的产量时,就只好关闭。该点就是企业的停止营业点。
一个己经投入生产的企业是否必须关闭的条件不在于它是否盈利,而在于它关闭后的亏损与生产时的亏损哪种更大。如果关闭后的亏损比生产时的亏损更大,则应继续生产; 如果生产时的亏损比关闭后的亏损更大,则必须关闭。实际上关闭后也是有亏损的,其亏损就是固定成本。因此,是否关闭就视生产时的亏损是否大于固定成本,若小大于,就可继续生产; 若大于,就必须停止营业。企业的停止营业点可用下图说明:图中E 点即平均可变成本最低点,就是企业停止营业点。
停止营业点
8. 市场失灵
【答案】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和主要表现。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大化等社会目标。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二、简答题
9. 画图说明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答案】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经济行为分析中可以推导出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厂商根据P=MC确定在每一价格水平下能给其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如图所示。因此,平均可变成本曲线之上的边际成本曲线就是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