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事业单位工勤技能考试题库>第三章自然科技常识题库

问题:

[单选] 2011年3月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后,由于听说碘能抗辐射,国内各地群众纷纷抢购碘盐,迫使各超市实行碘盐限购。碘能防辐射的依据是因为造成本次辐射的是放射性碘同位素碘-131,如果让身体吸收满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碘盐的主要成分是KIO3
B . B.碘-131原子与普通碘原子的区别是原子内的中子数不同
C . C.碘是人体必需元素,摄入量越多越好,对人体无害
D . D.碘能防止任何放射性物质对身体的影响

“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在化工生产中尽可能实现“零排放”。CO2和H2可以按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用CO2和H2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并且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 A.乙醇(C2H60)。 B.甲酸(CH2O2)。 C.乙酸(C2H4O2)。 D.丙酮(C3H60)。 小明用弹簧测力计拉同一木块,第1次使它沿水平较光滑的木板滑动(如甲图所示),第2次使它沿水平较粗糙的木板滑动(如乙图所示),图丙是他两次拉动同一木块得到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下图是木炭、铁丝、红磷、硫粉四种单质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操作图示,它们产生的共同现象是() 。 近年来,一种新型简便的储氢方法应运而生,即利用储氢合金(金属氢化物)来储存氢气。研究证明,某些金属具有很强的捕捉氢的能力,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这些金属能够大量“吸收”氢气,反应生成金属氢化物,同时放出热量。其后,将这些金属氢化物加热,它们又会分解,将储存在其中的氢释放出来。这些会“吸收”氢气的金属,称为储氢合金。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氢气在储存过程中主要发生了物理变化。 氢能源是未来理想的能源。 氢气在储存过程中化学能部分转化为内能。 氢气在储存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 近年来频发的生态灾难对生物圈中的生物造成严重危害,以下生态灾难中不是人为因素造成的是() A.墨西哥湾漏油事件对海洋生物造成严重危害。 B.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造成全球气温升高,引发次生灾害。 C.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巨大影响。 D.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核泄漏,对周围生物和人造成严重伤害。 2011年3月日本发生核泄漏事件后,由于听说碘能抗辐射,国内各地群众纷纷抢购碘盐,迫使各超市实行碘盐限购。碘能防辐射的依据是因为造成本次辐射的是放射性碘同位素碘-131,如果让身体吸收满非放射性碘元素,就能避免对放射性碘同位素的吸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