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721中外美术史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例举一位唐代人物画家并简述其作品风格特征。
【答案】(1)张查:唐代画家,开元年间可能任过宫廷画职。以善绘贵族仕女、宫苑鞍马著称,在画史上通常与另一稍后于他的仕女画家周昉相并提。唐宋画史著录上记载张首的作品计有数十幅,不少还一再被许多画家摹写,但出于张首本人手笔的原作,今已无一遗存。历史上留下两件重要的摹本,即传说是宋徽宗临摹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卷和《捣练图》卷。
(2)《虢国夫人游春图卷》描写唐天宝年间唐玄宗的宠妃杨玉环的姐姐虢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及其侍从春天出游的行列。它真实地描绘了唐代上层社会妇女闲散享乐的生活。此画不依靠背景,仅以一组人物的配量、马的动作和色彩运用而能衬托出春天的气息。
(3)《捣练图》描绘了从捣练到熨练各种活动中的妇女们的情态,刻画了不同人物的仪容与性格。表现的是妇女捣练缝衣的场面,人物间的相互关系生动而自然。从事同一活动的人,由于身份、年龄、分工的不同,动作、表情各各不一,并且分别体现了人物的特点。人物形象逼真,刻画维肖,流畅,设色艳而不俗,反映出盛唐崇尚健康丰肢的审美情趣,代表了那个时代人物造型的典型时代风格。
2. 谢赫“六法”的内容是什么? 他们分别说的是什么意思?
【答案】六法是中国古代绘画实路的系统总结。谢赫在他的《画品》中提出了绘画的社会功能以及品评的标准即“六法”。“六法”的内容:
(1)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是把生动的反映人物精神状态和性格特征作为艺术变现的最高准则。“气”是艺术家对自然中的生命力的感悟和灵现,而“气”与“韵”是不可分离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品中的“韵”,取决于如何把握住这个“气”。
(2)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通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艺术家要具备图画中线条造型之绘画艺术的深厚功力,这功力不仅体现一般“笔力”上,而更为重要的是体现在“笔势”上。
(3)应物象形应物象形是指艺术家“应物”创作时,把追求多元发散思维的抽象表现或抽象描绘视为中国绘画艺术的最高阶艺术之表现形式。
(4)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是指艺术家可以不受制于实际呈现的具象对象的客观自然的色彩,可以自由而富有个性化地按照自己的创作习惯与创作需要来进行“赋彩”,以达到该艺术家所要描绘图画的个性化的,甚至是意外而美好的艺术表现效果。
(5)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是指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重构图,使得作品整体既结构和谐完整义有气势。
(6)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则是指绘画的临摹和复制,反映出艺术家的功力深厚。
六法”的提出是古代长期绘画实践和理论探讨的具有总结意义的完整认识,在绘画发展史上有重要意义。
3. “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
【答案】“循石造型”的艺术手法是指因材施艺,较多地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面质感,稍作加工,取其意似,不作细致刻画。循石造型是西汉大型石雕风格上的共同点,它是一定美学趣味的产物,因为当时就有很多种手段可以制造出较为精细的雕像,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拙朴厚的风格结合在一起形成的阳刚之美,显然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其代表作品是霍去病墓石雕。
4. 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及特征。
【答案】(1)唐代人物画的代表作品
初唐杰出人物画家阎立本的传世作品《历代帝王图》、《步辇图》; 张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 周昉的《挥扇仕女图》等。
(2)特征
①阎立本的作品线描健劲,设色沉着,人物表情生动传神。
②唐代仕女画偏重描绘上层妇女生活的情趣,尽力刻画贵妇雍容华丽的仪容风度。人物面部丰满、体态丰厚壮健,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张首的作品着重表现其游乐中的欢愉和显赫声势。笔下人物线条工细劲健,色彩富丽匀净,所创造的女性形象是唐代仕女画的典型风貌。周昉画仕女具有用笔秀润匀细,衣裳劲简,色彩柔丽,人物体态丰厚的特点,流露出一种郁闷寂寥、百无聊赖的情绪。
5. 清初“四僧”的绘画有何共同特点?
【答案】“四僧”是指清初石涛、朱耷、髡残、弘仁四位出家为僧的画家。他们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以绘画寄托亡国之痛,抒发内心的强烈情感。四僧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限于临摹,不囿于挪用古法。以个性鲜明的艺术,突破了四王派所表现的情感内容。以主客观结合、“尚意”又有法则的新手法突破了旧程式,在发挥诗歌书法入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艺术风貌虽各不相同,在当时都是十分新颖大胆的创造。
6. 与前代相比较唐代敦煌莫高窟艺术有哪些发展变化?
【答案】敦煌莫高窟,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唐代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极盛时期。与前代相比,敦煌莫高窟艺术有了巨大的发展变化,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个方面:
(1)开窟造像
莫高窟开窟造像之风至唐代达到鼎盛,现存三百余个隋唐窟。其中,典型窟的艺术特点多表现为:平面方形覆斗顶窟或垦顶窟,正面开一完,或沿三壁设“凹”字形低坛,坛上塑像,并且出现了大像窟。
(2)莫高窟唐代壁画
①创造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独特的经变画样式。经变画种类多至数十种,尤以西方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变等突出,反映出大唐盛世人们对西方极乐世界生活的向往。
②在经变图中,人物造型、绘制技巧及画面场景的营造都达到空前水平。如盛唐103窟维摩变壁画轻施薄彩,重视线的表现力,人物组织具情节性,将人物动态和心理特征刻画的惟妙惟肖。
(3)莫高窟彩塑
①莫高窟彩塑达到技巧上的高峰,莫高窟造像采用泥塑加彩形式,形成独特的莫高窟彩塑艺术,与莫高窟壁画相结合,形成塑绘统一的完美效果。
②莫高窟彩塑菩萨像是其中的典型,在唐代莫高窟彩塑中体现出了更多的女性气质,这种气质的体现是通过各部细致的变化、不同的质感和色彩的对比,将整个彩塑雕像作为一个整体加以塑造。
③如196窟的菩萨,上身袒露,端坐于莲台之上,一腿盘曲,一臂微举,体态的微妙变化和头部微倾相呼应,完美地表达出彩塑的精神状态。
(4)唐代的敦煌莫高窟艺术整体呈现出以下特征
①艺术风格走向世俗化
a. 北朝的莫高窟造像、壁画和彩塑创作中,人物形象多呈现为西域人物特点,从人物着装到人物面相,都有西域地区特色。
b. 在唐莫高窟的人物形象中,现实性因素逐渐增多,根据经典创作的佛像、菩萨天女形象直接来源于现实人物,其体态丰满,容貌端丽,具有动人的风貌,出现“宫娃如菩萨”的现象,反映出佛教艺术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热爱。
②创作技巧成熟
北朝流行的“张家样”和“曹家样”至唐代逐渐被以吴道子为代表的“吴家样”和以周昉为代表的“周家样”所取代,这种风格的流行在唐莫高窟彩塑及壁画中均有表现,发展更为成熟,融合中原与外来因素,形成两种中原地区新的艺术样式,成为更加受人们普遍喜爱的道释画流派。
莫高窟的开凿,其初衷是为弘扬佛法,但却由千百匠师的创造出非凡的艺术成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唐代社会现实的面貌和高超的艺术技巧。
7. 简述《画品》的具体内容。
【答案】《画品》又名《古画品录》,南齐前后画家、理论家谢赫的绘画理论著作。是保存至今的最早一部绘画理论著述,书中除对魏晋以来27位画家进行评论外,其序中提出的“六法”作为品评绘画的标准,对后世影响极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