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916新闻传播业务之《新闻采访论》考研强化班模拟试题4

  摘要

一、简答题

1. 举例说明采访中记者提问应当注意运用哪些技巧。

【答案】在实践中,新闻采访提问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而需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巧妙运用,这就牵涉到一个“技巧”问题。一般来说,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提问要精练、精细、精彩。

精练是指提问少而精,话不要太多; 精彩是指提问要恰到好处,问得吸引人; 精细是指提问要细致,要具体。

采访中提问应简短而又不乏活力,问要问到点子上,不要鸡毛蒜皮什么都问。但又不是大而化之、马马虎虎、随便提几个问题了事。要根据口头采访的目的和要求,从细小的地方入手,发掘出那些没有被别人问过,而读者又十分关注的问题。

提问技巧是记者学识和素质的综合体现,记者应当努力做到在采访的第一步就让采访对象乐于回答自己的问题,用简洁、内行而又精彩的提问来激发对方的谈兴,这样才容易把采访对象引入纵深的“开阔地”,在愉快而明朗的交谈中获得更多的新闻素材。(2)提问时大、小问题应灵活穿插。 记者在实践中应根据不同的采访对象、不同情况、不同场合,灵活巧妙地提问。比如,是提大问题,还是提小问题,怎样把大、小问题巧妙地穿插结合起来,是一个很有讲究的技巧。一般来说,提小问题、具体问题,是从整个口头采访的过程来讲,以求达到讲究具体、实在、明确的效果,不要过多地搞“大而空”的泛问。提大问题,是从采访刚开始,彼此不熟悉这一点考虑,为缓和气氛、逐步了解和接近而采取的一种步骤,而不是就整个采访过程而言的。

事实正是这样,口头采访中总是开放式、闭合式问题交替使用,需灵活掌握。一般地讲,开放式提问适合于采写专访、特写时运用,能比较轻松自然地引出一些有趣的材料。这种方法又称漏斗型提问采访法,其特点是,首先提出比较笼统的问题,然后收拢圈子,集中在一个话题上。这种采访形式适合有创见的采访对象,因为它能使对方在你示意的范围内自由发挥。如果每个问题都问得太具体、太直接、太狭隘,恐怕写出来的文章只能反映

记者的先人之见。在使用这种方法采访的过程当中,只要采访对象领会了提问的意图,即使出现了记者始料未及的内容,也是记者的极大收获。笼统的提问不仅使采访对象有喘息的余地,而且能让记者有功夫牢牢把握住对方。

第 1 页,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