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42公共经济学之农业经济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
【答案】推进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应做到:
(1)完善农业信息网络建设
加快农业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是完善农业信息服务网络的最重要环节,是分析、处理以及快速传播各类信息的必备条件。包括硬件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
①硬件建设首先要加快各种信息传输网络的建设,同时提高计算机的普及率,力争尽快解决“最后一公里入户问题”;
②软件建设是指建立内容全面的农业信息Web 数据库。
(2)创新农业信息服务模式
①服务主体社会化
要确立“政府推动、市场引导、多元参与”的农业信息服务主体构建模式。在各级政府大力加强农业公益性信息服务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各种经济实体进入农业信息服务领域,采取灵活务实的措施吸引外资、民间资本以及各类风险基金、创业基金参与农业信息化建设,以加快农业信息服务主体的社会化进程。
②服务内容多元化
信息经济具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的特点,因此拓宽农业信息服务范围,为农业提供包括产前、产中、产后的多元化的信息,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而且更容易走向商业化。
③服务载体多样化
发展新兴的网络信息服务载体、重视传统的信息服务载体,要利用好现有的广播电视网、乡村黑板报、各类农业报刊等信息服务载体,充分发挥他们在传播农业信息中的重要作用。
(3)完善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
①发挥政府的主导职能
各级政府在农业信息服务领域中要退出微观走向宏观,并在宏观领域发挥其主导作用。政府通过制定统一的农业信息服务目标、方针,组织落实信息服务任务,创造良好的信息服务环境,使农业信息服务工作管而不死,活而不乱。
②发挥政府的协调职能
农业信息服务涉及内容广,实施起来综合交叉性强,因而需要多部门的协同参与和支持,政府要发挥协调职能,整合各类资源,形成信息服务的合力。
③发挥政府的人员培训职能
农业信息化人员培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
a. 对农业信息服务人员的培训;
b. 对农村基层政府的干部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培训;
c. 对农民的培训。
④发挥政府创造良好环境的职能
农业信息服务市场的建立和完善离不开一定的政策法规环境。其作用是抑制信息垄断、信息封锁,保护知识产权,实现规范服务和管理,以及加强网络安全管理,打击坑农、骗农的假信息,保护公平竞争、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促进农业信息服务市场健康发展。
2. 传统农业保护政策造成了哪些问题?
【答案】传统农业保护政策所造成的问题有:
(1)农业保护政策作用的相互抵消和贸易摩擦加剧
贸易依存造成农业保护政策相互依赖,主要影响有:
①对农业保护作用的相互抵消;
②某一国家的政策费用会受到别国保护政策的程度和形式的影响。
农业保护对国际贸易产生不良影响,主要有:
①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保护高成本的生产和替代进口,会破坏出口市场的秩序;
②一系列的政策手段用于限制进日,支持不太具有竞争力的出日,造成了农产品国际贸易的摩擦,使进日市场缩小,残存的出口市场竟争加剧。
(2)农业保护政策的效率损失严重
①对农民的支持是以牺牲本国消费者和纳税人的利益为代价的;
②农业保护政策可能造成资源的错误配置,给国民经济造成了局部损失。
由于农民的收入是与生产数量相联系,农场规模越大,农场主从农业保护政策所得到的收入也就越多,所以人们经常指责农业保护政策是将经济利益由最贫穷的社会群体向那些较为富裕的社会群体转移,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以食物为主。
(3)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①农产品贸易流向的扭曲
农业保护政策鼓励国内生产,抑制国内消费,以促进出口,导致有补贴的出口压低了世界市场价格,鼓励国内自给自足的政策使农产品的国际市场价格进一步下降,使未受保护的生产者受损。
②国际市场价格的疲软与波动
农业保护政策使农产品的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隔离,增加了国际市场的不稳定性,隔离使世界市场变得越来越狭小和更加残缺,为应对市场的动荡而进行的调整又使价格波动的幅度扩大。
(4)发达国家的农业保护政策严重地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20世纪80年代以后,农业保护政策加剧了农产品过剩,发达国家农业贸易保护的重点从“限入”转为“奖出”。发达国家一方面通过贸易保护维持国内市场的高价格,另一方面向世界市场倾销剩余农产品,压低世界市场价格。
对于以农业作为主要外汇来源的发展中国家,农产品价格的疲软和出口量减少使其外汇收入下降,使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生产遇到诸多困难。食品的低价格客观上还起到了刺激人口大量增长的负作用。
3. 中国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历程有哪些? 主要教训是什么?
【答案】(1)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历程
在农村土地改革刚刚完成以后,中国就开始了农业合作化运动,其发展历程可分为四个阶段: ①农业生产互助组
a. 特点
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互助合作组织的初级形式,建立在生产资料私有制和个体经营基础上,实行劳动互助。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互相交换中使用,因数量和质量不等不能完全相抵的部分,根据当地的社会工资或当地的习惯以实物或现金的形式补足
c. 分配制度
产品归农户自己所有。
②农业生产初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私有,耕畜农具大部分也是私有的,但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交给合作社统一使用,实行有计划的经营,产品统一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公积金、公益金和管理费用由合作社集中掌握、统一使用。
c. 分配制度
分配给社员的收入,一部分按入社时的生产资料的数量和质量取得股份分红,一部分按社员投入的劳动多少取得报酬,也就是说,在分配上采取了按资按劳相结合的形式。
③农业生产高级合作社
a. 特点
土地等生产资料归集体共同占有,但不是采取自愿的原则,社员完全失去了生产经营自主权,一切生产经营活动听命于领导者的统一安排,实行完全的按劳分配。
b. 生产资料所有制
高级社是以生产资料公有、集中统一经营为特征的产权结构和组织制度安排,农户除保留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