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云南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采访学》考研内部复习题1
● 摘要
一、术语解释
1. 观察力
【答案】观察力是指记者对客观事物的敏感、捕捉和分辨的能力,而不仅是指记者的眼力、目力。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记者善于从一般的现象中捕捉到不一般的东西,更善于透过各种表象,甚至是假象,把握住事物的底细和本质。
2. 蹲点
【答案】蹲点是新闻采访的一种特殊样式,是指记者较长时间在某个部门或某一单位进行专题采访。在这种调查采访中,记者需要带着当前实际工作中某个具有普遍性或方向性的问题,选准一个有典型意义的“点”,真正“蹲”下来,认真“钻进去”,花上比较长一点的时间,扎扎实实地做调查研究,解剖“麻雀”。
3. 提问
【答案】提问,是指记者通过发问和寻求答案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的主要方式。提问质量的优劣、水准的高下,直接关系到新闻采访与写作整体活动的成败。好的提问,或如刀锋剑刃直剖事实真相,或如山泉指路展露采访对象心扉; 而失败的提问,则可能导致记者空手而归,甚至断了与采访对象进行再沟通的路。提问的主要技能与方法可分为正面提、侧面探、反面激三种形式,还可以分为开放式提问和闭合式提问两类。提问时要注意做到简洁、具体、深刻、间接、自然、节制。
4. 摘录
【答案】摘录是指记者把平时在阅读书籍报刊时发现的有用材料有选择性地记录在自制的本子上。书籍和报刊是人类文明及现实社会状况的主要载体,认真阅读和学习书籍报刊对于记者掌握知识、了解某一领域的情况很有帮助。当内容过多不便摘录时,可以采用索引的方法。
二、简答题
5. 报告文学采访卜有何具体要求?
【答案】报告文学在采访上的具体要求有:
(1)立足时代,摸准题材
从某种意义上说,报告文学是“报告时代的文学”,“是时代的号角”。衡量一篇报告文学的价值,主要取决于它是否具有浓郁的时代精神,“探究时代的矛盾,摸准时代的脉搏,反映时代的精神,表现时代的风格”,就应当成为报告文学作者的追求。
(2)深入采访,确保真实
真实是报告文学的灵魂和生命,失去真实,报告文学就意味着死亡。“只有用真实做杠杆,才能撬起报告文学的思想来”。报告文学的作者以充满激情的笔触,真实地勾画当代生活中实际存在
第 1 页,共 4 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