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贵州大学经济学院811西方经济学(含微观与宏观)之西方经济学(宏观部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判断题

1. 根据索洛模型,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将有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和较低的稳态人均增长率。( )

【答案】F

【解析】人口增长率较高的国家有较低的稳态人均产量和人均资本存量,但是稳态人均增长率不变。

2. 奥肯定律意味着失业率降低1.5个百分点,将会导致通货膨胀上升3个百分点。( )

【答案】F

【解析】奥肯定律反映的是失业与实际GDP 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高于自然失业率1个百分点,实际GDP 的增长便低于潜在的GDP 的2-3个百分点。

3. 考虑一个封闭经济,边际消费倾向为0.8,所得税税率为50%,假设投资i 为外生变量。如果政府支出9增加100那么产出y的变化为50。( )

【答案】F

【解析】封闭经济中政府购买乘数

4. 理性预期学派认为长期和短期的菲利普斯曲线完全相同。( )

【答案】T

【解析】理性预期学派认为,由于理性预期的存在,实际通货膨胀率总会被人们预期到,用通货膨胀来实现充分就业目标的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就会失效。当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时,公众会很快预期到这种变化,并反映到自己的经济决策中,所以价格水平和货币工资率的变化对就业量和产出不会有任何影响。因为人们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通货膨胀的预期值始终与通货膨胀的实际值相一致,即使在短期内,预期的通货膨胀率也会很快调整到实际通货膨胀率的水平,所以政府无法以提高通货膨胀率为代价来降低失业率。

5. 总供给曲线越平坦,货币供给增加对GDP 的影响越大。( )

【答案】T

【解析】货币供给增加会使得总需求增加,从而使得总需求曲线右移,总供给曲线越平坦,则货币供给增加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所带来的国民收入增加越大。

二、选择题

6.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内生经济增长理论( )。

A. 肯定了技术变革对经济增长的作用

B. 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变革的假设

C. 将研究与开发作为外生技术变革的主要原因

D. 以上表述都不正确

【答案】B

【解析】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特征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所依赖的假设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下的和垄断竟争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其中内生增长化的途径就是:①将技术进步率内生化; ②如果可以被积累的生产要素有固定报酬,那么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使稳态增长率被要素积累所影响。内生经济增长理论与索洛模型最本质的区别在于内生增长理论抛弃了索洛模型外生技术变革的假设,以更好地研究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7. 所谓“凯恩斯陷阱”一般产生于债券价格的( )。

A. 高位区

B. 低位区

C. 中位区

D. 无法判断

【答案】A

【解析】凯恩斯陷阱是指利率足够低,债券价格足够高时,所有人都预期债券价格会下降。于是,所有人都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债券。

8. 储蓄增加将导致( )。

A.IS 曲线向右移动

B.IS 曲线向左移动

C.LM 曲线向右移动

D.LM 曲线向左移动

【答案】B

【解析】储蓄增加意味着相对来说消费需求减少了,从而总需求减少了,导致IS 曲线向左移动。

9. 凯恩斯认为在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 )。

A. 交易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B. 预防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小

C.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

D. 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小

【答案】C

【解析】在极端情形下,当利率低到一定程度时,人们认为债券价格很高,已经不可能再上升了,持有债券的风险很大,从而人们都希望持有货币而不愿持有债券。在这种情况下,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将趋于无穷大,此时,即便继续增加货币供给,人们也不会去购买债券,从而利率不再下降。

10.假定经济处于长期均衡状态,部分投资者持悲观态度使得总需求曲线左移500亿元。政府想增加支出以避免出现衰退。如果挤出效应永远是乘数效应的一半,MPC 等于0.9,政府支出应该增加( )。

A.1000亿兀

B.500亿元

C.900亿元

D.2000亿元

【答案】A

【解析】因为挤出效应是乘数效应的一半,所以要弥补投资下降使总需求曲线左移的空缺,必须使乘数效应减去挤出效应后能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500亿元,则需要使政府支出增加1000亿元。

三、简答题

11.作图并证明:

(1)画出利率和收入的组合点A 位于IS 曲线的左下方LM 曲线的左上方的区域中;

(2)说明A 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

(3)经济变动的趋势以及调节机制。

【答案】(1)A 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如图所示。图A 点在产品市场、货币市场所处的状况

(2)如图所示,A 点表示的利率和收入组合处于这样一种非均衡的经济状态:在产品市场上,产品的供给小于产品的需求,即存在超额的产品需求; 在货币市场上,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即存在超额的货币供给。

(3)任何失衡情况的出现都是不稳定的,最终会趋向均衡。一方面有超额产品需求,从而收入会上升,收入水平向右移动; 另一方面有超额货币供给,从而利率水平向下移动。这两方面调整的共同结果是引起利率和收入的组合向右下方移动,这种调整直到达到均衡点E 点才会停止。

12.试用粘性工资理论推导说明总供给曲线是向上倾斜的。

【答案】粘性工资理论认为,名义工资一般由长期合同确定,因此当经济状况变动时,名义工资小能迅速调整,这样经济学家认为短期中名义下资是粘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