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鲁东大学文学综合之中国当代文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结合代表作家作品,试述80到90年代“先锋小说”的主要特点与成就。
【答案】先锋小说是指中国文坛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出现的文学创作流派,又称新潮小说或实验小说。代表作家有马原、洪峰、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文学无论在题材范围、思想主题、形式技巧和创作理念上都借鉴和模仿了两方现代主义文学,表现出与传统文学迥然不同的特征。
①对当代中国小说的重新定义
先锋派文学创造了新的小说观念、叙述方法和语言经验,并且毫不夸张地说,它们改写了当代中国小说的一系列基本命题和小说本身的定义。
②出现一大批优秀作家作品
a.80年代中后期,马原、洪峰、余华、苏童、叶兆言等青年作家纷纷登上文坛,他们以独特的话语方式进行小说文体形式的实验,被评论界冠以“先锋派”的称号。毋庸置疑,先锋派文学是中国当代文学史进程中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
b. 进入90年代,苏童、余华先后发表了《米》《妻妾成群》《活着》《许三观卖血记》等小说,预示先锋作家减弱了形式实验和文本游戏,开始关注人物命运,并以较为平实的语言对人类的生存和灵魂进行感悟,现实深度和人性关注又重归文本。不少论者认为这是先锋作家为迎合大众而走向通俗化,这一转向标志着先锋文学向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
2. 简述白洋淀诗歌的艺术个性及其文学史意义。
【答案】(1)艺术个性
①显著的现代主义诗歌色彩
“白洋淀诗歌”将关注点从现实世界转向内心世界,抒写个人内心生活。即使有现实反映,也是通过抽象或变形,转化为心理符码,传达情感或思考。
②强烈的批判和反抗色彩
通过隐喻、象征和反讽等手法来揭示当时反常、暴力的社会现实,表达自己对这些现象的极端厌恶与否定。
③浓郁的内省与孤独的诗歌品格
“白洋淀诗歌”在当代新诗史上不同于以往诗歌的是它内省的诗歌特征。“白洋淀诗歌”更多地沉入诗人内心,通过个性化的体验与感悟来传达一种缺乏明确出路的内省,更多呈现情绪化色彩。
④向西方现代诗歌靠拢,呈现出异域风情般的审美效果。
(2)文学史意义
文革语境中的白洋淀诗群是20世纪中国新诗不间断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当代新诗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①重新确立了诗歌本体的独特存在,坚持了诗人的个体主体性。
②对传统的二元对立的修辞学和“圣词”进行了颠覆和消解,运用现代诗歌技巧,隐喻、反讽、悖论、意象叠加和重合,表现内心世界的荒诞意识和对理想的追寻与探索。
③在时间向度上,白洋淀诗群实现了对当代十七年诗歌和文革诗歌写作的背离和反驳,接续了20世纪上半叶优异而可贵的诗歌传统,并开启了此后包括朦胧诗在内的对人性和文学性双重关照的诗歌脉络。
总之,文革时期出现的白洋淀诗歌着重对现实社会秩序和暴力专制进行批判,表现生命中迷惑、孤独和痛苦的体验,摆脱了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的束缚,而回到自己的内心世界。他们的诗歌的这种纯粹的现代主义特征,直接预不和影响了“文革”后诗歌领域的现代主义探索。
3. 周扬对二十世纪中国文学都有哪些贡献?
【答案】(1)周扬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就提出了文学大众化问题。四十年代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充分肯定了赵树理创作“是真正的新形式、民族新形式。”1942年以前,周扬所写的《一个伟大的民主主义现实主义者的路》和《精神界之战士》,对鲁迅思想的发展、鲁迅早期的思想和文学观作了阐述。同时还参与了关于民族形式的讨论,发表有关文章。1942年他参加了延安文艺座谈会,会后积极贯彻执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神,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
(2)周扬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实践,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与自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人性与人民性等重要问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周扬这一时期的理论围绕中国化与克思主义文论中的核心问题展开,奠定了此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调。
(3)周扬写有《关于“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与革命的浪漫主义”——“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之否定》《十五年来的苏联文学》《现实主义试论》《典型与个性》《关于国防文学》《文学与生活漫谈》等。他翻译了《安娜·卡列尼娜》等名著,介绍了高尔基等苏联文学,探讨了许多发展无产阶级文学的理论问题; 他还翻译了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论艺术对现实的审美关系》(译名《生活与美学》)一书,并写了介绍作者的序言,是中国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车尔尼雪夫斯基美学思想的第一人。
总的来说,无论对中国革命的文艺运动,对新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还是对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建议,周扬都有着杰出的贡献。
4. “新生代”诗歌的主要特征。
【答案】“新生代”诗歌,即“第三代”诗歌,是“第三代”诗人所创作的诗歌。“第三代”诗人是相对于19491976年间的第一代及朦胧诗为代表的第二代诗人所界定的概念,泛指以朦胧诗以后到90年代这段时间出现的一批诗人。主要代表人物有:韩东、于坚、丁当、小君等。“新生代”
诗歌被看做中国当代诗歌的分水岭,其诗歌具有以下特征:
(1)呈现出反理性、反崇高、反英雄倾向,倡导小人物、平民意识。
在个人经验的转变中以一种独特的姿态深刻体验现代人共有的内心世界,从人的生存状态考虑人的心理世界,内在本能意识,从而无限扩展真正属于自己的领地。
(2)重视流派与理论建设。
代表流派有1986年创立于四川的非非主义、1984年创立于南京的他们文学社、1984年成立的海上诗群,此外还有莽汉主义、圆明园诗群、星期五诗群、地平线诗歌实验小组等。其中,“非非主义”是第三代诗歌流派中惟一有明确诗歌理论主张的诗派,表现为:
①在诗歌创作方面,倡导感觉还原、意识还原和语言还原;
②在诗歌语言方面,坚持对语言施以三度程序的非非处理——超越“是”与“非”的两值价值评价,使所用语言在非两值定向化的处置中,获得多值乃至无穷的开放性,赋予语言新的更加丰富的表现力;
③在诗歌批评方面,推出创造批评法——其批评致力于一切非创造因素的清除与否或者程度怎样,这一清除工作主要体现在感觉、意识和语言三个方面。
(3)在创作上高度的语言意识,用口语化的语言拓展了当代新诗发展的空间
主体意识的不断萌发,在其诗歌中具体表现为以反英雄平民的角色审视日常生活,及其在语言延化为口语化,通过这种独特的方式完成生命的体验。
(4)诗歌呈现多兀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
“新生代”诗歌继承了新诗潮主体觉醒的基本思想,把诗从群体意识中解放出来,促使中国诗歌呈现出多元化、边缘化、个人化的趋向。无论从文化的角度还是生命的视角都向主体意识的探求与审视迈进了一步,向个人意识的深层面展开迈进一步。
总之,“新生代”诗歌以反文化为特征,淡化社会历史意识、取消文化的意义,排除文化对人的束缚,回到生命本身。如四川的“非非主义”、“莽汉主义”、“他们文学社”、“撒娇派”等在创作方面都倾向于后现代主义文化特征。
二、论述题
5. 结合两部以上有代表性的作品分析王安忆的创作特色。
【答案】王安忆是新时期一位重量级的女作家,她创作了大量的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与精湛叙事艺术的作品,受到了普通读者的推崇和评论家的青睐。其主要创作特色为:
(1)风格多样
在其三十多年的写作生涯中,她不断地探索小说作为叙事艺术的最大可能的空间,在新时期文学的每一发展阶段,她始终是一位有活力的探索者。从“雯雯系列”的理想化书写到反思文学的《本次列车终点》,到寻根文学的代表作《小鲍庄》,到探讨男女两性的“三恋”,再到个人化叙事的《叔叔的故事》和《长恨歌》,每一次探索都体现了王安忆对文学的热爱,对艺术的追求。
(2)小说题材开阔,体现出强烈的历史意识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