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答案】科学教育思潮在新文化运动期间形成并盛行一时。新文化运动将科学与民主并举,视为“若舟车之有两轮焉”,并主张用理性的精神和科学的态度来判断一切社会问题,建设中国的“真教育”。海内外相呼应,浑然一体。由于中国科学社的努力,科学教育蔚为社会思潮。“五四”以后科学教育运动在西方学者和科学成果的推波助澜下得到较为广泛的开展,表现为两方面:
(1)提倡在学校中加强科学教育,这是科学的教育化趋势。主要包括:传授科学的知识、技能,学习和运用科学的方法,养成科学的态度。
(2)提倡用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教育,开展教育工作,这是教育的科学化趋势。主要包括,注重儿童心理和教育心理研究; 广泛开展教育教学方法,课程和教学组织等研究,重视教育实验,心理与教育统计和测量等方法的应用。
科学教育思潮和运动对中国现代教育进步的促进表现在:以科学的方法研究教育蔚然成风,教育及心理测量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中国教育界成为十分流行的研究手段; 各种新教学方法如道尔顿制等的试验广泛开展; 高校中培养教育学科专门人才的学科和专业开始设置。
2.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代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他提出的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有着丰富的内涵,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主要内容
①在儿童的教育中,“必须首先训练其身体”,体育训练的重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勇敢的品质。但他要求对学生的体育训练一定要适度,否则会损害儿童的体格和妨碍他们的生长;
②为了把城邦治理好,必须注意公民的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实际活动和反复练习,逐渐养成具有“中庸”、“适度”、“公正”、“节制”和“勇敢”的美好德行;
③在智育方面,亚里十多德确定阅读、书写、乃至绘画的目的都是为了将来的实际效用; ④音乐教育是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教育思想的核心部分。在亚里士多德看来,音乐不仅是实施美育的最有效的手段,而且它还担负着智育的部分职能,并且又是实施道德教育不可缺少的内容。与智育不同,他认为,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是为了在闲暇时供理智的享受。
(2)亚里士多德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启示
亚里十多德的中庸之道和和谐发展教育思想不仅是对古希腊传统思想“和谐”观念的继承和
发展,更是他对其所处时代的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种极端现象的批判。现在我国致力于和谐社会的建构,亚里士多德的“中庸”、“适度’、“公正”、“节制”的中道观以及和谐教育思想对如何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3. 简述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过程。
【答案】(1)“新教育运动”又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
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小同的新学校。
(2)新教育运动的形成:1889年,被誉为“新教育之父”的英国教育家雷迪创办了阿博茨霍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兴起。雷迪提出办校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灵的健全发展,重视儿童的个性特征,使儿童成为完人。新学校破除古典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力和手工技巧。
1898年,法国新教育拥护者德莫林仿照雷迪的做法,在法国开办了罗歇斯学校。德国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同类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
此后,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3)新学校的特点:新学校大多设在乡村或大城市的郊区,周围环境幽静,风景优美,设备优良,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新学校重视体育、手工、园艺活动,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 在教学内容上重视现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课程; 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道德教育上,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
(4)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912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1年法国的加雷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出版《新时期的教育》杂志,宣传新教育理论。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七项原则:
①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即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
②尊重儿童个性发展;
③使儿童的天赋自由施展;
④鼓励儿童自治;
⑤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
⑥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
⑦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保持个人尊严等。
这七项原则实际上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传。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5)与美国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相比,欧洲的新教育运动更注重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 新教育运动更强调自由教育:新教育运动的理论基础更缺乏统一性。
4. 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哪儿部分组成?
【分析】这道题考查的是教育文献综述报告的组成部分。
【答案】教育文献综述报告是对教育学科某一课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它反映当前教育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教育文献综述报告一般由以下四个部分组成:
(1)研究的问题
这一部分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2)文献检索范围与方法
这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3)文献研究的结果和结论
这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说明研究问题的研究近况,己经取得哪些成果以及还有哪些尚待解决的问题等。
(4)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5. 简述现代人本主义教育。
【答案】(1)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后在美国盛行的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一种现代教育思潮。试图通过挖掘人类理智与情感诸方面的整体潜力来确立人的价值。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罗杰斯。
(2)人本主义思潮的主要观点有:
①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教育目的就是人的自我实现、完美人性的形成及人的潜能的充分发展。人本化教育家对培养“自我实现”的人的最终要求在于培养健康的人格,因此,他们十分重视人格教育。
②主张课程人本化。他们提出“一体化”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应建立在学生需要、生长的自然模式和个性特征基础上,体现出思维、情感和行动之间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作用,与学生的生长过程有机的联系起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