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810旅游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简述题

1. 简述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案】旅游资源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主要内容通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阐明项目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

阐明项目开发者的实力和资格有利十降低政府开发旅游资源的风险,并且能够为企业项目开发贷款提供证明。

(2)分析和预测市场需求

①分析和预测该项日开发后的游客来源、客源类型、市场规模、游客的消费水平等。

②调查该开发项目所在地周围一定距离的地域范围内有无竞争的同类旅游点,以及存在竞争的程度。

③对市场需求的预测通常需要覆盖中期至长期的客源情况。

(3)分析该项目开发和经营方面的微观条件

①分析内容主要包括与该项目开发有关的劳动力条件、工程技术条件、施工条件、资本预算,以及该项目开发之后的经营工作条件等;

②就所有内容有可能存在的问题拟出可供选择的解决办法,以及对相关的成本和费用进行测算。

③需要就该项目开发后的投资回收前景做出预测。

a. 如果投资回报率或投资回收速度的预测结果低于投资者的要求,则1般被认为该开发项目在经济上不可行;

b. 如果预测结果达到或高于投资者的要求,则通常被认为该开发项目在经济上可行。

④分析当地的宏观社会经济条件

a. 分析内容包括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社会风俗、现有的基础设施状况等;

b. 就项目开发对当地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可能带来的影响进行损益分析。

2. 在干预旅游发展方面,政府的主要手段有哪些?

【答案】政府对旅游发展进行干预的常用手段可划分为两大类,一类用于管理或影响旅游需求,另一类用于管理或影响旅游供给。

(1)需求管理

在影响和控制旅游需求方面,目的地政府常用的手段主要包括:

①旅游目的地的对外促销与宣传。目的地政府可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通过控制对外促销宣传的力度,去刺激或抑制来访旅游需求;

②控制游客进入量。这一手段既可应用于抑制来访游客的数量,也可用于对己经到访的游客

进行分流;

③通过控制价格去影响需求;

④通过为到访游客提供信息服务行使需求管理。

(2)供给管理

基于国际经验,旅游目的地政府在控制和影响旅游供给方面的常用手段主要包括:

①控制土地的用途。这是目的地政府用于控制旅游供给的最基本的方法;

②行使建筑物管制。这一手段经常用以配合用地控制;

③市场管制。目的地政府可通过立法手段对旅游业的市场行为进行管制和规范;

④实行特别征税。有些国家或地区通过征收旅游税影响和控制旅游供给;

⑤实行投资鼓励政策。为了鼓励发展旅游业,很多目的地政府都对有关开发项目的投资者实行这样或那样的鼓励政策。

3. 简述并解释我国目前对出境旅游类别的划分。

【答案】出境旅游指出国旅游,即一个国家的居民跨越国界到其他国家或地区开展的国际旅游活动。但根据我国的国情和旅游管理工作的需要,国家旅游局目前将我国国民的出境旅游一般界定为我国公民的自费出境旅游。

(1)出国旅游

出国旅游是指我国公民自己支付费用,在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组织下,以旅行团的形式,前往经国家批准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开展的国际旅游活动。我国公民目前的自费出国旅游是从最初的出境探亲旅游逐渐发展而来。

(2)边境旅游

边境旅游是指我国公民在获准有特别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组织下,以旅行团的形式,从指定的边境日岸出境,到邻国指定的边境区域开展的国际旅游活动。这种边境旅游活动的开展,始于1987年丹东市所组织的前往朝鲜新义州的“一日游,,活动。

(3)港澳台旅游

港澳台旅游最初是指我国内地居民在获准有特别经营权的旅行社的组织下,以旅行团的形式前往香港和澳门地区开展的旅游活动,但后来也包括我国内地居民赴港澳的自由行。2008年,随着海峡两岸“三通”的实现,内地居民赴台湾旅游也正式开始。

二、论述题

4. 个人旅游需求的实现需具备哪些条件? 对十旅游经营者来说,认识这些条件的意义何在?

【答案】(1)个人旅游需求的实现应具备主客观两个方面的条件:

①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a. 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

可随意支配收入又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预支,这些费用通

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收入部分。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是一个人能够实现旅游需求的首要物质条件。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着家庭或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它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旅游者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构成,甚至还会影响到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以及对旅行方式的选择。

b. 足够的闲暇时间

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是一个人产生和实现旅游需求所须具备的基本条件。闲暇时间的拥有量不仅决定着一个人是否能够外出旅游,而且还会影响对出游目的地的选择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停留时间的长短。闲暇时间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之外,可由个人仃意支配、用于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自由时间。闲暇时间的类型划分如下:

第一,每日闲暇通常表现为平日的工余时间扣除日常限制性活动所需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这类闲暇时间过于零散,虽可用于当地娱乐和休息,却不足以开展外出旅游。

第二,周末闲暇

集中表现为周末工休时间。这种类型的闲暇时间比较集中,对于个人来说,在其他旅游需求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可用于开展近距离的周末度假或一日游活动。

第三,公共假日

通常指法定的公共节假日。节日期间往往是家人或亲友团聚活动的好时机,特别是连续2}4天的公共假日期间,更是人们外出探亲访友或短期度假的高峰时间。

第四,带薪假期

西方工业化国家中大都己经通过立法,规定对就业员工实行带薪休假制度。

c. 其他方面的客观因素

第一,个人的身体能力状况;

第二,与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阶段有关的家庭拖累状况。

②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因素

a. 旅游动机与个人需要

旅游动机是一个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要而决意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或者是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的心理动因。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5个层次,即:

第一,生理需要:食物、饮水、氧气等等。

第二,安全需要:治安、稳定、秩序、受保护。

第三,爱的需要:情感、归属感、(亲友间的)感情联系。

第四,受尊重的需要:自尊、声望、成功、成就。

第五,自我实现需要:指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潜力的需要。

b. 基于经验的观察与分析

第一,探索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