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级氟利昂制冷循环大多采用() 一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一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 二次节流中间完全冷却。 二次节流中间不完全冷却。
1894年,当中国的洋纱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了20倍的时候,洋布进口比之60年代增长仅仅一倍。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B.外商对华洋布营销策略的失当。 C.外商大量投资中国织布业。 D.中国传统织布业逐步使用洋纱。
经济学博士张仲礼在《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中说:“上海,1850年进口货物为390.8万元,其中鸦片占54%,棉布为34%,棉纱为6%;1870年,进口货物为6457.4万元,鸦片占34%,棉布为50%,棉纱为6%。”这种现象反映出() A.传统手工业已消失。 B.近代中国外贸格局发生变化。 C.小农经济加速解体。 D.资本主义民族工业较快发展。
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把为外商服务的采办员或管事称为“买办”。其人数由1854年的50人发展到1900年的20000人左右。近代中国买办队伍壮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小农经济瓦解市场扩大。 B.两次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 C.西方资本主义侵略的加深。 D.中外经济合作交流的频繁。
冷库用冷风机主要有落地式和()两种式 平顶式。 埋入式。 吊顶式。 移动式。
李鸿章《筹议海防折》:“„„如铜铁、羽呢、洋布等类,皆关民生日用,洋船转运迅捷,输纳又仅半税,„„因税则载在和约,无可议加,以至彼此轻重悬殊,商民交困,何堪设想?„„臣近于直之南境磁州山中议开煤铁,饬津沪机器局委员购洋器、雇洋匠,以资倡导,固为铸造军器要需,亦欲渐开风气以利民用也。„„若南省滨江近海等处,皆能设法开办,船械制造所用煤铁、无庸向外洋购运,榷其余利,并可养船练兵,此军国之大利也。”从此段材料中可以看出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主要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