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齐齐哈尔大学哲学与法学学院71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如何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看待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1)资本主义社会,同历史上有过的一切其他社会经济制度一样,其产生、发展以及最终为另一种更高级社会经济制度所代替,都是由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决定的,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但同此前的其他社会经济制度相比,资本主义制度空前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则是以往任何社会所不可比拟的。对此,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2)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显示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首先,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其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最后,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3)然而,资本主义的历史进步性并不能掩盖其自身的局限性:首先,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阻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正是这一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以及全球范围内的冲突、动荡和危机。其次,资本主义制度下财富占有两极分化,引发经济危机。最后,资本家阶级支配和控制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和运行,不断激化社会矛盾和冲突。

2. 如何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

【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私人垄断资本融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双重作用,表现为:

(1)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运用掌握的巨额资本投入社会再生产过程,兴办那些私人资本无力兴办的、适应新科技发展要求的巨大新兴工业企业,从而部分地克服了社会化大生产与私人垄断资本之间的矛盾;

②资产阶级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代表整个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调节经济过程和经济活动,这在一定范围内突破了私人垄断资本的狭隘界限。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有利于缓解资本主义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促进社会经济较为协调地发

展;

③通过国家的收入再分配手段,使劳动人民生活水平有所改善和提高。

④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参与和干预下,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工业、商业、通信及交通运输业的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面貌改观,加快了这些国家国民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历史局限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没有改变无产阶级被雇佣受剥削的地位,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这主要表现在: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国家干预不可能解决生产盲目扩大和劳动人民消费需求相对狭小的矛盾;

②国家调节不可能根本克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和消除经济结构的失衡;

③国家对分配、工资的调节及福利政策等不可能解决失业、贫富悬殊等问题;

④国家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也不能保证经济稳定增长,不能消除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科技进步和生产社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的产物,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进一步尖锐化的结果。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发展,但是由于没有从本质上解决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矛盾,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性质,它对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历史局限。

3. 列宁的物质概念及其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答案】(1)列宁的物质概念

20世纪初,列宁对物质概念作了全面的科学的规定:“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概念所包含的理论意义

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可以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1)辩证唯物主义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路线,区别于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唯心主义路线,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的原则,认为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2)辩证唯物主义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在承认客体对主体决定作用的基础上,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认识是一个在实践基础上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

(3)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查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的揭示了认识过程中多方面的辩证关系。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

(4)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这种能动的反映具有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方面,反映具有摹写性,即人的认识作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必然要以客观事物为原型,它总是力图在思维中再现客观事物的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反映的摹写性决定了反映的客观性。另一方面,反映具有创造性。人对于对象的反映过程中,不仅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接受,而且有对于认识对象信息的分析、选择、运用、重组、整合、建构和虚拟。

因此可以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

5. 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与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有什么区别?

【答案】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具有根本意义的问题。

(1)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是指事实上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归谁支配,并凭借这种所有和支配实现生产和获得剩余产品(利润或超额利润)。经济意义上的所有制以实际占有为基础,体现了现实生产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并表现了经济利益的实现形式。

(2)法律意义上的所有制,是由占有生产资料的法律原则决定的。所有制一旦上升到法律的高度,就成为一种排他性权利。它强制地规定了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对占有物行使权利的界限,直接影响到现实经济生活中生产资料的实际利用及其与劳动者的关系。

(3)所有制与所有权二者既有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

①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所有制的性质和特点只能从现实的生产关系的实际运动中去把握和理解,而小能从所有权出发去认识。

②沂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这种意志关系或者法的关系的性质在根本上是由这种经济关系本身决定的。

6. 简述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及其意义。

【答案】(1)含义

不变资本是以生产资料形态存在的资本。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在生产过程中只转变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