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801法学综合二之刑法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 摘要
一、选择题
1. 采取类型强制原则的法律行为是( )
A. 物权行为
B. 债权行为
C. 继承行为
【答案】C
【解析】亲属行为又称亲属法上的行为或亲属法上的法律行为,是指在亲属法领域产生法律效果的法律行为,其中有单方行为,也有合同行为。亲属行为只能由本人亲自实施,不能由代理人代理,也不得附条件。亲属行为实行类型强制原则,当事人不得从事法律规定以外的亲属行为。本题中,只有继承行为属于亲属行为。
2. 在某区人大代表的换届选举中,下列人员中的( )依照我国《选举法》不具有选举资格。
A. 精神病患者李某
B. 因涉嫌犯罪而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并决定停止其选举权的王某
C. 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而被判处管制的张某
【答案】B
【解析】A 项,第26条规定,精神病患者不能行使选举权利的,经选举委员会确认,不列入选民名单。李某只是不能行使选举权利,仍然具有选举资格。C 项,《选举法》第3条规定,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张某虽被判处管制但并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3. 关干缓刑,下列哪个选项是正确的的? ( )
A.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
B. 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 已满75周岁的人可以适用缓刑
【答案】C
【解析】根据我国刑法典第72条、第74条及第76条规定,一般缓刑的共通适用条件是:①犯罪分子必须是被判处拘役或者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刑罚。②犯罪分子必须不是累犯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A 项,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具有较大主观恶性和人身危险性,有再犯之虞,适用缓刑难以防止其再犯新罪。B 项,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其量刑起点都在3年有期徒刑,不符合缓刑的刑罚要求。
4. 中国尚未批准的人权条约是( )
A. 《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
B. 《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
C. 《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答案】B
【解析】A 项,我国于1983年4月18日批准《防止及惩治灭绝种族罪公约》。B 项,我国于1998年10月5日签署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但仍未批准。C 项,我国于2001年3月27日批准了《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国际公约》。
5. 民事诉讼开庭审理的程序是( )。
A. 开庭准备,宣布开庭,庭审调查,法庭辩论,法庭辩论后的调解,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B. 开庭准备,宣布开庭,法庭辩论,庭审调查,法庭辩论后的调解,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C. 开庭准备,庭审调查,宣布开庭,法庭辩论,法庭辩论后的调解,合议庭评议,宣告判决
【答案】A
【解析】依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开庭审理的基本程序,依顺序分为以下几个诉讼阶段:①开庭准备; ②法庭调查; ③法庭辩论; ④评议和宣告判决。另外,《民事诉讼法》规定,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应当及时判决。
6. 甲误以失效的农药投毒杀乙,未发生乙死亡的结果。甲的认识错误属于( )
A. 法律的认识错误
B. 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C. 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
【答案】C
【解析】A 项,法律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在法律上认识的错误,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在法律上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种犯罪或者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刑事处罚的不正确的理解。B 项,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即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行为和行为所会造成的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的实际发展有错误认识。C 项,犯罪手段的认识错误又成为工具的错误,如行为人误把白糖、碱面等当作砒霜等毒药去投毒杀人,误用空枪、坏枪、臭弹去射击杀人,从而未能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在这类情况下,行为人具备犯罪的主客观要件,只是由于对犯罪工具实际效能的误解而致使犯罪行为未发生犯罪既遂时的犯罪结果。
7. 2011年7月9日,南苏丹根据全民公投结果,宣布独立。但北南苏丹双方仍存在边界划分、石油资源分配、阿卜耶伊地位、外债分担等未决问题,这种情况下下列关于承认南苏丹主权的陈述,错误的是( )。
A. 边界划分、石油资源分配、阿卜耶伊地位、外债分担等问题均不影响南苏丹的独立
B. 如果北苏丹承认了南苏丹的独立,其他国家就可以承认
C. 其他国家不应急于承认,应该观望一段时间
【答案】B
【解析】既存国家是否承认新国家,是国家单方面的政治行为。因为国际法并未加诸各国承认新国家的义务,也没有赋予新国家获得别国承认的权利。一国是否承认新国家是其主权范围内的事,由其根据国际关系和外交政策的需要自由决定。
8. 当代中国成文法形式不仅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也包括( )
A. 国际条约
B. 判例
C. 习惯
【答案】A
【解析】A 项,当代中国法的渊源是以宪法为核心、以制定法为主的表现形式。当代中国成文法形式主要包括①宪法; ②法律; ③行政法规; ④地方性法规; ⑤自治法规; ⑥经济特区的经济法规; ⑦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法规; ⑧国际条约与协定。BC 两项,不成文法主要包括三种:①判例法; ②习惯法; ③惯例。
9. 依照刑法的规定,行贿罪的构成在主观力面必须是( )
A. 具有谋取利益的目的
B. 具有谋取个人利益的目的
C. 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
【答案】C
【解析】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其构成要件为:①本罪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的职务廉洁性。犯罪对象仅限于国家工作人员。②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③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凡是年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成为本罪的主体。④本罪的主观方面是故意,并且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行为人是否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目的,是区分本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志。
10.美国前总统克林在卸任前曾想在化解中东问题上有所作为。他曾邀请阿拉法特和沙龙到自己的戴维营,并让二人到戴维营的办公室内交谈,为方便二人畅所欲言,克林顿并没有参加二人的谈话,谈话内容完全保密。这种解决争端的方式属于( )。
A. 调解
B. 磋商
C. 斡旋
【答案】C
【解析】A 项,调解又称和解,是当事国将争端提交一个由若干成员组成的委员会,委员会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报告,阐明事实并提出解决争端的建议,以设法使争端当事国达成协议。B 项,磋商是指发生争端的双方自行协商解决,没有第三方的参与。C 项,斡旋是指第三方不介入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