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大学历史学系629历史学基础(中国史)之中国近代史考研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谘议局
【答案】谘议局是清政府在预备立宪期间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1908年,清政府颁布《各省
,于1909年10月在各省正式成立谘议局。谘议局章程及议员选举章程》谘议局有权议决本省行政
兴革事件、预决算、税法、公债等。但决议事项须得到本省督抚同意方能生效,实际上只有建议权,不能监督地方行政。
2. 中东路事件
【答案】中东路事件是指1929年7月中苏之间因中东铁路归属权问题而爆发的武装冲突。起因是东北当局将中东铁路电报电话收回,将苏联职员遣送回国。苏军与东北军发生武装冲突后,国民政府对苏宣战。苏军胜,12月,张学良派代表与苏签订《伯力协定》。“中东路事件”以中方接受苏方提出的恢复中东铁路中苏共管的原状、双方释放被俘人员而宣告结束。中东路事件期间,苏占据我国领土黑瞎子岛,这是日后中俄在领土争端中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
3. 江南制造局
【答案】江南制造局是晚清政府经营的新式军用工业,由曾国藩和李鸿章在上海创办,全称“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上海机器局”或“上海制造局”。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和同外国的接触中,洋务派决心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和军事。1865年9月,江南制造局成立,丁日昌任总办。江南制造局由南北洋大臣共管,经费来自上海海关厘金。江南制造局下设机器厂、铸铁厂、轮船厂、枪炮厂、火药厂、广方会馆等,其产品有枪炮、水雷、弹药、机器等。所制军火和军用物资,大都以调拨方式供各军械所、军营等使用。其机器设备和主要原材料以及技术基本依赖外国。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后改称“江南造船所”。江南制造局于1917年改称“上海兵工厂”,抗战爆发前停办。江南制造局是洋务运动中诞生的一个集军事、科技和造船为一体的大型民族企业,它的建立为中国近代军事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标志着中国现代工业的开端。
4. 中山舰事件
1926【答案】中山舰事件是1926年蒋介石利用中山舰制造的反共政治事件,又称三二〇事件。
年3月,蒋介石借口共产党“阴谋暴动”,在黄埔扣押中山舰,逮捕海军局代理局长、共产党员李之龙,并扣留军校和国民革命军第一军中的共产党员。中共中央派张国焘到广州,采取了妥协退让政策,同意共产党员退出第一军。蒋介石在政治、军事上的地位进一步加强。
5. 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1949年3月5日至13日,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西柏坡村召开七届二中全会。出席
会议的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以及列席会议64人。会议着重听取和讨论了毛泽东所作的报告,特别是报告中提出的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要以生产建设为中心任务;分析了全国胜利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指明了由新民主主义发展到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对党的政策,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在报告中提出了中国属于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以及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全会特别提醒全党要戒骄戒躁,警惕资产阶级思想腐蚀及糖衣炮弹,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会议还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禁止对党的领导人的个人崇拜。七届二中全会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召开的惟一的一次中央全会,会议做出的各项政策规定,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6. 《何梅协定》
【答案】《何梅协定》是华北军分会代理委员长何应钦和日本华北驻屯军司令官梅津美治郎往来的备忘录和复函。主要内容是:①取消国民党在河北及平津的党部;②撤退驻河北的东北军、中央军和宪兵第三团;③撤换国民党河北省主席及平津两市市长;④取缔河北省的反日团体和反日活动。根据这一协定,国民政府丧失了在河北省的大部分主权。
7. 资政院
【答案】资政院是指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设立的立法、咨询机构。1907年,清政府宣布筹设资政院,1910年9月正式成立。《资政院院章》第一条规定,资政院“以取决公论,预立上下议院基础为宗旨”,即为召开国会预作预备。资政院议员分为钦选和民选二种,各占100议席,外加钦选总裁2人。资政院的职责主要有:议决国家财政预、决算;议决税法及公债;新定及修改法典,但无权制定修改宪法。议决的法案须“请旨裁决”。资政院具有一定的立法权,但还不是完全的立法机构。
8. 盛宣怀
【答案】盛宣怀是中国晚清官僚,企业家。1870成为李鸿章的入幕之宾。1872年,参加创办轮船招商局,1885年升任该局督办。中日甲午战争后,许多近代化大企业受盛宣怀控制。1896年,接办张之洞创办的官办汉阳铁厂和大冶铁矿、萍乡煤矿,并改之为官督商办。同年,受清政府委任督办中国铁路总公司,创办中国通商银行。在督办铁路总公司任期内,与英、美等国签订铁路借款合同,致使几项铁路权落入外国列强之手。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时,盛宣怀于1900年与各国驻沪领事商订《东南互保章程》。1911年初授邮传部尚书,旋改称邮传部大臣。1900年5月,清政府宣布由他策划“铁路国有”命令。他即以此与英、法、德、美四国银行团签订湖广铁路借款合同,把原来已允许商办的川汉、粤汉铁路权交与外国资本作抵,激起全国性人民保路运动。辛亥武昌起义后,被革职,在政治上已无地位,但仍有经济实力。1915年策划筹组中日合办钢铁公司,未果,遗有《愚斋存稿》。
9. 镇南关大捷
【答案】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855年2月23日,法国占领了中越边境上的重镇镇南关。在张之洞的推荐下,广西军务冯子材自募“萃军”18营,就任前敌主帅,准备收复镇南关。他整顿溃军,团结各军将士,在法军炸毁镇南关退驻关外后,移师镇南关前隘,积极备战,击退了法军多次进犯。3月底,法军猛扑关前隘,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领中国军队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和越南义军也前来参战,冯子材发起总攻击,毙敌1000多人,法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引起了法国统治者的巨大震动。
10.《旅大租地条约》
【答案】《旅大租地条约》是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租借旅顺大连的条约,原称《中俄会订条约》。1897年12月,俄国出兵强占了旅顺口和大连湾。1898年3月27日,中俄签订了《旅大租
,并于5月7日订立《续立旅大租地条约》,强迫租借旅顺和大连湾及其附近海面,租期地条约》
25年,在租期内完全由俄国管辖。俄国还获准修筑中东铁路支线,把中东铁路和旅顺、大连湾连接起来,并规定支线所经地区的铁路权利不得让与他国。次年,俄国又擅自把租借地改为“关东省”,设首席长官管理行政,把势力范围扩大至东北全境。
二、论述题
11.试论述五四运动以后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替变化。
【答案】1840年至1949年的近代中国社会属于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这决定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五四运动后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这个时期中国社会急剧变化,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呈现出交替变化的趋势。
,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1)五四运动至国民革命时期(1919年5月~1927年7月)
盾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一矛盾集中反映在五四运动和北伐战争上。五四运动的矛头指向的是北洋军阀和它的后台帝国主义。大革命时期,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的矛盾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北伐的对象即北洋军阀。同时,北伐影响了帝国主义在华利益,于是他们干涉和破坏革命。因此,这个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广大人民同北洋军阀之间的矛盾,而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是主要矛盾之一。当时革命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特别激烈,共产党内正确路线与右倾主义的斗争亦十分激烈。但他们受制于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北洋军阀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是次要矛盾。
,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代表人民利益(2)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的共产党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之间的矛盾。但从1931年至1937年,随着日本侵华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最主要矛盾。这个时期,尽管国民党新军阀内部矛盾重重,战争不断;共产党内部路线斗争激烈,但这些都是局部范围内的矛盾和斗争,只是在不同程度上
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影响国共两党主要矛盾的次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由此上升并激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