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微观经济学1999答案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复旦大学1999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4分)
1. 消费者剩余
2. 边际效用
3. 外在经济
4. 恩格尔系数
二、简述题(共36分)
1. 当产品x 的替代品y 的价格上升,会对x 的需求产生什么影响?
2. 钻石用处极小而价格昂贵,生命必不可少的水却非常之便宜,请用边际效用的概念加以解释。
3. 为什么需求的价格弹性较高,导致垄断竞争厂商进行非价格竞争?
三、计算题(15分)
已知生产函数Q =20L +50K −6L −2K ,P l =15元,P k =30元,TC =660元 其中:Q为产量,L与K 分别为不同的生产要素投入, P l 与P k 分别为L 和K 的投入价格, TC 为生产总成本,试求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四、论述题(25分)
为什么市场均衡的一般条件是MC=MR? 22
答案部分
复旦大学1999微观经济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共24分)
1. 消费者剩余(Consumer’s surplus):指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与其实际所支付的价格之间的差额。由于各种物品的边际效用会递减,消费者对购买不同数量的同一类商品,往往愿意支付不同的价格,但市场上的商品一般只有一个价格,便产生了消费者剩余。消费者剩余是西方经济学家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而提出的一个概念。在他们看来,价值或价格决定于边际效用,由于边际效用递减,所以,消费者购买某种商品的数量愈少,其边际效用就愈大,因而愿意支付的价格愈高。但市场价格是由市场竞争决定的统一价格,若市场价格低于购买数量较少的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这个消费者便能获得消费者剩余。由于劳动者收入较少,一般购买的商品较少,因而比起能购买较多商品的富人来说,劳动者相对地能获得较多的消费者剩余。可见,消费者剩余概念实际是宽慰劳动者消费较少,而掩饰富人消费过多的一种理论。
还可以用图更具体地衡量消费者剩余。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