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重症医学主治医师题库>感染与抗菌药物题库

问题:

[单选,A1型题] 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

A . 阻止核酸合成
B . 抑制细胞膜类固醇合成,使其通透性增加
C . 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
D . 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
E . 抑制蛋白质合成

患者男,39岁。右上腹隐痛2个月,B超及CT示肝脏多发占位病变,考虑原发性肝癌可能性大,血AFP6250U/L,肝功能ALT68U/L,AST96U/L,T-BIL及D-BIL、ALB均正常范围。如肝脏病变无法手术,首选的治疗方法是() A.化疗。 放疗。 索拉非尼治疗。 贝伐单抗治疗。 免疫治疗。 介入治疗。 男,35岁。1年前曾因发热而服用氯霉素,后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全身疲乏无力,经常发热。查体:唇甲苍白,四肢皮肤有瘀点,心率96次/分。检验:血红蛋白40g/L,白细胞2.5×10/L,红细胞1.50×10/L,血小板30×10/L。骨髓穿刺显示红细胞和粒细胞增生不活跃,以中晚期细胞为主。该患者适宜的膳食为() A.高铁膳食。 高盐膳食。 低能量膳食。 低蛋白膳食。 中医食疗无效。 BOBATH技术中,"要遵循神经发育的规律"属于()。 感觉刺激。 控制关键点。 设置训练程序。 抑制异常模式。 抑制原始的运动模式。 患者,女,45岁。乏力、消瘦、咳嗽2个月,偶有血痰。近1周明显腰部疼痛。体温38℃,ESR27mm/h;X线平片示:左肺上叶团块状及片状密度增高影,腰、腰椎体后缘骨质破坏,椎间隙变窄,椎旁梭形软组织影。胸部进一步的影像检查是() A.体层摄影。 B超检查。 CT检查。 MRI检查。 DSA检查。 影响化学物简单扩散最主要的因素是() A.生物膜的厚度。 B.化学物的分子量。 C.化学物的解离状态。 D.化学物的脂/水分配系数。 E.生物膜两侧化学物的浓度差。 氟康唑抗真菌的作用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作用机制是抑制真菌细胞膜必要成分麦角甾醇合成酶,使麦角甾醇合成受阻,破坏真菌细胞壁的完整性,抑制其生长繁殖。本品对白念珠菌、大小孢子菌、新型隐球菌、表皮癣菌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均有强力抗菌活性。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