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重庆住院医师妇产科Ⅰ阶段题库>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题库

问题:

[单选,配伍题] 最早提出并为较普遍接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是()

A .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
B . 淋巴及静脉播散学说
C . 体腔上皮化生学说
D . 免疫学说
E . 遗传学说

子宫内膜异位最常发生在() 卵巢。 宫骶韧带。 子宫后壁浆膜。 直肠子宫陷凹。 肠管表面。 与经血中内膜碎屑接触机会最多的部位是() 卵巢。 宫骶韧带。 子宫后壁浆膜。 直肠子宫陷凹。 肠管表面。 患者女,60岁,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后1 h,突发腹痛、心悸,面色苍白,BP 80/50 mmHg。超声:左侧腹膜后见一10.2 cm×6.7 cm,边界清楚,形态欠规则的低回声区,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有确诊价值的检查是()。 A.腹部超声。 腹部CT(平扫)。 腹部CT(增强)。 腹部MRI。 腹膜后包块穿刺。 关于子宫腺肌病,正确的是() 50%侵犯卵巢。 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为公认的病因之一。 与排卵障碍有关。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发生周期性变化,与子宫内膜同步。 关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正确的是() 50%侵犯卵巢。 多发生于30~50岁的经产妇。 子宫内膜种植学说为公认的病因之一。 与排卵障碍有关。 异位的子宫内膜可发生周期性变化,与子宫内膜同步。 最早提出并为较普遍接受的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病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