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摘要

目录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一) ... 2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二) ... 6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三) . 11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四) . 16 2016年上海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90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部密押卷及答案(五) . 21

一、简答题

1. 邓小平提出的评价和判断改革成败与是非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内容是什么?

【答案】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评价和判断它的成败与是非得失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的标准,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1)“三个有利于”标准,强调的是对于改革的一些具体政策措施,必须从抽象的姓“社”姓“资”的争论中摆脱出来,放开手脚,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不要因纠缠于抽象的姓“社”还是姓“资”的争论而贻误改革的时机,从而在根本上损害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能把一切产生于资本主义并在资本主义社会得到广泛应用但本身不具有社会制度属性的经济现象,都认为具有资本主义的性质而加以否定;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不能无条件地拒绝和否定一切资本主义的经济成分和因素。

(2)在改革的性质问题上,必须理直气壮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明确提出的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说明这个标准本身强调的是必须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2. 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中国革命和建设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重要理论观点,构成一个完整的科学思想体系,具有丰富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在以下几个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除了上述这几个方面外,毛泽东思想体系中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

二、论述题

3. 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及相互关系。

【答案】(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党的十七大对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出最新概括,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主要内容之间是一脉相承、有时俱进的关系。

①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一理论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邓小平理论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提出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

③科学发展观,是对中国共产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继续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问题,使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同时也要看到,一个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总是需要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科学发展观还将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发展和完善。

4. 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和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并汲取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1)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

(2)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

(3)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历史进程中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中的重大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4)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集中全党智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作出一系列新的阐述,提出许多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形成了一系列最新成果,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补会主义理论体系。

三、辨析题

5. 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循环利用物资但与发展无关的经济模式。

【答案】这一论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循环经济,即在经济发展中,实现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使经济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谐循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2)循环经济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使经济系统和谐地纳入到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过程中,建立起一种新形态的经济。循环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清洁生产的方式,对能源及其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的生产活动过程。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 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因此,循环经济是一种能循环利用物资却与发展密切相连的经济模式。因此,题目的观点是错误的。

6. 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答案】这一判断是错误的。具体分析如下:

(1)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在于:

①现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己超出一国范围,形成生产的国际化;

②商品经济本质上是开放的经济。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客观上要求扩大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外开放利用国际分工和交换,有利于克服它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的矛盾,但不是我国经济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

(2)1980年,在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邓小平正式使用了“对外开放”的表述,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把实行对外开放定为基本国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最重要的依据,就是邓小平关于“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两个重要观点。当今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这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历史的深刻总结,是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