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北工业大学力学与土木建筑学院355建筑学基础之中国建筑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砖室墓
【答案】砖室墓是指大约在西汉中晚期出现在中原和关中一带的用砖建筑的小型墓。到了东汉,砖室墓迅速普及,成为全国各地最常见的一种墓。经六朝、隋唐,墓室的细部结构和设施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北宋时期出现了仿木结构建筑的砖室墓,此种墓葬一直延续至明清时期。
2. 克孜尔石窟
【答案】克孜尔石窟,又称克孜尔千佛洞或赫色儿石窟,是古龟兹境内现存规模最大的石窟群。该石窟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镇,是龟兹石窟的典型代表。早期以中心柱窟、大像窟和僧房窟为主;中期出现了较多方形窟;晚期规模变小,渐趋衰落。壁画早、中期以佛本生、因缘故事和佛传为主要内容;晚期壁画出现大乘佛教的千佛一类题材,说明大乘佛教对龟兹佛教艺术的影响逐渐加深。
3. 御路
【答案】御路,又称龙升、螭陛,是指位于宫殿中轴线上台基与地坪以及两侧阶梯间的坡道,原为汉族宫殿建筑形制,后来为孔庙和民间庙宇所沿用。它是衔接庙埕和基座中间的台阶,两面是阶梯,中间有一斜面上雕云龙。封建社会宫殿的中轴线只有皇帝才能使用,但因皇帝进出时多乘坐轿子,于是便将阶梯中央做成斜坡,上面雕刻祥云腾龙图案,而两侧石阶则供轿夫行走。
4. 沂南汉画像石墓
【答案】沂南汉画像石墓是指发现于沂南的东汉晚期大型画像石墓。墓主姓名无考,从墓形及车骑出行画像的导从制度看,应是高级官吏。墓室由前、中、后3个主室和4个耳室及1个东后侧室组成,全部用预制石材筑成。画像多采用减地平面线刻,少部分为阴线刻,中室八角柱上的曲拱,则用透雕技法刻成应龙形象。出土画像内容主要包括战争、祭祀吊唁、车骑出行、乐舞百戏、宴饮庖厨、历史故事、家居生活等。在中室的八角柱上刻有两尊带背光的仙人图像,有学者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图像之一。
二、简答题
5. 简述梁思成先生的生平、学术活动与学术成就。
【答案】梁思成,广东新会人,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是中
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是中国建筑学五大宗师之一。
(1)生平
梁思成,1901年,出生于日本东京,原籍广东省新会县。1924~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院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1928~1931年,担任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31~1946年,担任中国营造学社法式部主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通讯研究员及兼任研究员。1946~1947年,受聘美国耶鲁大学教授,联合国大厦设计顾问建筑师。1948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6~1972年,担任清华大学建筑系主任,教授。1972年1月,逝世于北京。
(2)学术活动
①先后创办沈阳东北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建筑系。
②参加中国营造学社,担任法式部主任,推动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③调查研究中国古建筑,保护中国古建筑,撰写中国古代建筑史的著作。
(3)学术成就
梁思成是中国著名建筑史学家、建筑师、城市规划师和教育家,一生致力于保护中国古代建筑和文化遗产,是中国古代建筑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建筑五大宗师之一。他努力探索中国建筑的创作道路,提出文物建筑保护的理论和方法,以严谨、勤奋的学风为中国培养出一大批建筑人才。
6. 简述明清北京故宫的总体布局、设计方法和成就。(需附必要图例)
【答案】故宫利用建筑群来烘托皇帝的崇高与神圣,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其主要手法是在
1.6km 的轴线上,用连续的、对称的封闭空间,形成逐步展开的建筑序列来衬托出三大殿的庄严、崇高、宏伟。
(1)总体布局
①宫城周围有护城河环绕,城墙南面正门是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分别为东华门和西华门。
②宫城内部分为外朝与内廷。
a. 外朝包括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等。
b. 内廷包括以乾清官为中心的中路和左右侧大片嫔妃所居的院落式寝宫。乾清宫是皇帝正寝,坤宁宫是皇后所居。
图1 清北京故宫总平面图
图2 清北京故宫纵剖面图
(2)设计方法
①建筑组合
采用院落,是故宫各类建筑群的基本组合手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