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专业基础(微观经济学、人口经济学)2003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 摘要
南开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专业基础(人口经济学)
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共50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析总和生育率与终身生育率的区别。(7分)
2.简述人口转变各主要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特点。(7分)
3.什么是经济适度人口?(6分)
4.按照西方人口经济学的观点,妇女就业率的提高会对生育行为产生什么影响?为什么?(10分)
二、论述题(20分)
中国正处在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中。据预测,2020年到2040年将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时期。请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并分析老龄化对我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案部分
南开大学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专业基础(人口经济学)
专业: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共50分
一、简答题(共30分)
1.简析总和生育率与终身生育率的区别。(7分)
答:(1)总和生育率是指某年的每一千名妇女,若他们在生育龄期(即15至49岁) 的生育率依循该年的年龄别生育率,一生中活产子女的平均数目。
(2)终身生育率也称完全生育率,是指已经历整个生育期的同时出生的一批妇女平均每人一生生育的子女数,即这批妇女各年龄生育率之和。
2.简述人口转变各主要阶段的人口再生产特点。(7分)
答:人口转变的各个阶段可以分为三种:原始的、传统的、现代的。它们分别与生产力发展的不同阶段相适应。
(1)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与采集、狩猎经济时代相适应;
第一次大的生产力革命发生在新石器时代,人类由采集、狩猎占有经济进入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经济。由占有经济进入生产经济这一生产力变革是人口再生产类型由原始型转变为传统型的客观基础。占有经济的特征是人类使用极简单和粗陋的生产工具获取自然界生成的可供人们使用的生活资料。与占有经济相适应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极高的死亡率和可补偿死亡率的高出生率,人口基本呈相对静止状态,是以极低的人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原始人口再生产类型。生产经济的特征是人们使用劳动工具能动地利用自然界,改造自然界,获得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生活资料。这一生产力革命决定了人口再生产类型两大基本因素: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革。生产经济与占有经济相比,人类有了比较可靠的生活资料来源,死亡率有了明显下降。妇女生育率也有了相对的提高。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经济是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客观基础。
(2)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与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时代相适应;
人类历史上第二次大的生产力革命发生在产业革命时期,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