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暨南大学管理学院833管理学[专业硕士]之管理学-原理与方法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辨析题

1. 管理学反映了管理过程的客观规律性,具有显著的科学性。但是,管理过程中的诸多不确定因素使管理木身无法完全量化,因而它是一种不精确的科学。

【答案】T

管理科学性是指在管理领域应用科学方法,综合抽象出管理过程的规律、原理所表现出来的性质。但由于管理环境的多变性,使得不能对管理过程做精确的界定,这就需要管理具有一定的艺术性。因此管理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

2. 一般来说,控制标准必须从计划中产生,计划必须先于控制。

【答案】T

作为管理的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是一个循环的过程,一般来说,计划是一个管理周期的开始,控制的标准也必然产生于计划中,但是作为上一阶段的控制结果也会影响到下一阶段的计划的制定。

3. 权变管理思想的关注核心是执行力。

【答案】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权变管理思想的关注核心是应变能力,即管理者的领导方式在管理实践中,要根据组织所处的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发展变化随机应变。关于权变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如下:

(1)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领导方式或领导风格,领导工作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领导者和领导方式是某种既定环境的产物,即S=fCL)F , E )在上式中,S 代表领导方式,L 代表领导者特征,F 代表追随者的特征,E 代表环境。即领导方式是关于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2)菲德勒将权变理论具体化为三个方面,即职位权力、任务结构和上下级关系。职位权力是指领导者所处的职位具有的权威和权力的大小,或者说领导的法定权、惩罚权、奖励权的大小。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部下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上下级关系是指下属乐于追随的程度。

(3)菲德勒设计了一种问卷来测定领导者的领导方式。该问卷的主要内容是询问领导者对最不与自己合作的同事(LPC )的评价。具体分为工作任务型的领导力一式(低LPC 型)和人际关系型的领导力一式(高LPC 型)。环境的好坏对领导的目标有重大影响。

二、简答题

4. 影响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控制是指依据计划检查衡量计划的执行情况,并根据偏差进行纠正的过程。但在组织控制活动时,一般是通过组织的控制系统来完成的。

影响控制系统设计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方面:

(1)信息。在一个控制系统中,施控者发出的指令是信息,受控者执行指令的反馈也是信息。因此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然要考虑信息,尤其要考虑信息的传递方式、反馈方式以及处理方式。控制系统是否有效的关键之一是看信息反馈是否灵敏、正确、有力。对信息反馈灵敏是一个组织活力的体现。正确的信息反馈表明组织正处于有序和正常运行之中。控制系统必须有完善的信息传递机制。

(2)分权。分权是控制的原因之一,控制是分权的保障。如果管理者在管理中分权不当,权力失控,就会影响控制效率。因此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保证控制系统能够使分权适当,避免因分权造成内部竞争,组织内部各种矛盾变得更加复杂。

(3)标准。标准是控制的依据,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制定合理的标准,必须实事求是,科学可行。标准不能太低,低的标准缺乏压力,不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但也不能过高,标准过高,下级和员工经过努力之后仍然不能达到,就会产生抵触情绪。

(4)控制制度。控制制度决定着控制工作本身的效率,控制制度规定着组织内部控制人员的职责、权力、工作内容和程序等。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制定完善的控制制度。若控制制度不完善,控制效率肯定低下。

(5)各部门之间的协调程度。控制的最终目标是要保证计划顺利完成,实现组织的目标。在一个较大规模的组织中,组织的目标和计划往往要进行分解,再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去。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必须保证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防止在目标分解和执行过程中,使各部门工作不一致,甚至相互冲突。

5. 如何使人员的稳定与流动合理地组合,从而在帮助每个管理人员找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的同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

【答案】组织要想在帮助每个管理人员找到最恰当的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最充分、最合理地使用的同时,保持组织的稳定性,可以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来实现。

(1)人力资源规划是充分利用人力资源的一项措施。人力资源规划是指企业根据人力资源战略目标,科学预测企业未来的人力需求,预测其内部人力资源供给满足这些需求的程度,确定供求之间的差距,制定人力资源净需求计划,用以指导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开发、晋升和调动,确保企业对人力资源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需求活动。

(2)人力资源规划中的人员配置计划、人员接替和提升计划以及培训开发计划能很好地指导企业对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最人限度地发挥人力资源的作用,使人岗匹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人力资源规划有助于保持组织人员状况的稳定。企业的正常运转需要自身人员状况保持相对的稳定,但是企业都是在复杂的内外部环境条件下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这些变化的环境往往引起人员数量和机构上的变化; 此外,企业内部自身的人力资源也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如辞职、退

休等。这种情况下,企业人力资源规划的作用就凸显出来。因为它可以通过预测和规划,提前了解变化并制定相应的措施,以保证组织人员状况的稳定。

6. 人员配备的原则有哪些?

【答案】为求得人与事的优化组合,人员配备过程中必须依循一定的原则。人员配备的原则主要包括:

(1)因事择人的原则

选人的目的在于使其担当一定的职务,要求其从事与该职务相应的工作。要使工作申有成效地完成,首先要求工作者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

(2)因材器使的原则

不同的工作要求不同的人去进行,而不同的人也具有不同的能力和素质,能够从事不同的工作。从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人的工作热情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3)人事动态平衡的原则

处在动态环境中的组织是在不断发展的,工作中的人的能力和知识是在不断提高和丰富的,同时,组织对其成员的素质认识也是不断全面、完善的。因此,人与事的配合需要进行不断的调整,使能力发展并得到充分证实的人去从事更高层次的负更多责任的工作,使能力平平、不符合职务需要的人有机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以求使每一个人都能得到最合理的使用,实现人与工作的动态平衡。

7. 在管理过程中,通过哪些程序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呢?

【答案】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其含义包括:决策的主体是管理者(既可以是单个的管理者,也可以是多个管理者组成的集体或小组); 决策的本质是一个过程,这一过程由多个步骤组成; 决策的目的是解决问题或/和利用机会,即决策不仅仅是为了解决问题,有时也为了利用机会。

在管理过程中,通过以下程序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正确理解决策制定的每个阶段。决策制定过程的步骤,它包括8个基本步骤。整个过程开始于识别决策问题和确定决策标准,以及为每个决策标准分配权重,然后进入到开发、分析和选择备择方案,这些方案要能够解决你的问题。接下来是实施备择方案,以及最终评估决策的结果。对于每个阶段都应该与实际相结合,选择科学合理的方法,并且使每个阶段之间能够很好地衔接起来。

(2)区别利用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程序化决策是指管理者在处理常规问题时用到的模仿先例的决策。而非程序化决策是具有惟一性的和不可重复性的决策。当管理者面临结构不良或者独特的问题时,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它要求采用非程序化决策方法现裁现做,根据问题定制解决方案。实世界中,很少有哪个管理决策是完全程序化的或完全非程序化的,这是两种极端情况,绝大多数决策是落在这两个极端之间。作为领导者应该正确分析每次问题出现的原因和采取最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