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广州大学教育学院高等教育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资源

【答案】资源:资源泛指社会财富的源泉。它既包括自然资源如水资源、矿产资源等,也包括社会资源如资金、人才、信息等。在诸多资源中,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对管理者来说最为重要。人力资源与其他资源比较,具有支配性、成长性、自控性、社会性、消耗性的特点。

2. 系统

【答案】系统(system )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事物组成的具有整体功能和综合行为的有机整体。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可分为:小系统、大系统、巨系统; 自然系统、人工系统; 物质系统、概念系统; 开放系统、封闭系统; 静态系统、动态系统; 等等。它可以是一个学生、一个班级、一个教研组、一个学校. 也可以是整个国民经济、整个社会、整个自然界、整个宇宙。为实现系统自身的稳定和功能,它需要以一定方式取得、使用、保持和传递能量、物质和信息; 也需要对其各个构成部分进行组织,使其内部组织协同有序。

3. 教育预测

【答案】教育预测是指人类在教育领域中从事的预测活动。是以教育现象为预测对象,对其发展趋势或倾向做出科学的估计。教育预测具有预测活动的基本特征即前提性、时间性、描述性:前提性是指教育预测都是在一定前提条件下做出来的,前提条件又分为必然性前提和假设性前提; 时间性是指教育预测具有一定的时间概念,这种时间概念有时笼统地表示为“将来”,“今后”,“在未来的几十年中”,也可以确切地给定,如1990年、2000年等; 描述性是指教育预测必须描述预测对象的特征,通过描述事物的特性如状况、数量、质量等的变化,进行预报或预言,这个描述可以概括地描述和说明,也可以用确切的数值或量词来表示。

4. 学校管理过程

【答案】学校管理过程是学校领导者组织协调学校管理的各种要素正常运转所表现出的一种持续活动的程序状态,它是学校管理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过程由学校管理的主体、学校管理的客体和学校管理的中介三个基本要素所构成。其特性为:①以育人为中心的目的性。学校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完成学校的教育任务,实现学校的教育目标。②以阶段为标志的有序性。学校管理过程是一种持续向前发展的有序过程。③以目标为前提的控制性。学校管理过程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预期目标。

5. 组织结构

【答案】组织结构是关于组织在运行中涉及的目标、任务、权力、操作以及相互关系的系统。它涉及到组织的管理幅度的确定、组织层次的划分、组织机构的设置、各单位之间的联系沟通方式等问题。因此,组织结构也可以理解为一种组织形式,这种形式是由组织内部的部门划分、权责关系、沟通方向和方式构成的有机整体。

6. 教师工资制度

【答案】教师工资制度是指中国实施的关于教职工工资的规定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50~70年代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1985年开始实行以职务工资为主要内容的结构工资制。其特点是把工作人员的工资待遇同本人负担的实际职务密切结合起来。所谓结构工资,是由基础工资、职务工资、工龄津贴和奖励工资四部分组成。中小学、幼儿教师同时实行教龄津贴。高等学校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分列:实验人员按高级实验师、实验师、助理实验师、实验员分列; 科研人员及其他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按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的职务名称系列分列。中小学教学人员职务名称按高级、一级、二级、三级教师分列。高等和中初等学校行政管理人员也有相应的职务名称。职务工资以职务确定。工资的前三部分按国家统一标准规定,奖励工资以个人劳绩而定。工龄和教龄工资标准统一,数量因工龄和教龄长短而异。1993年10月后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与国家机关职务级别工资制脱钩,以体现教育事业单位特点。教学人员工资由职务等级工资和津贴两部分构成。职务等级工资为工资构成中相对固定的部分,占工资的70,主要体现工作能力、责任、贡献、劳动的繁重复杂程度,适当体现年龄差异; 津贴具有浮动工资的职能,主要体现各类人员岗位特点、工作实绩和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占工资的30。这次工资改革,具体贯彻了《纲要》的精神,落实了《教师法》中的有关规定,较之1985年的工资改革有了实质性的进展。

7. 教学质量管理

【答案】教学质量管理是按照培养目标的要求安排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和环节进行质量控制的过程。学校教学管理的中心任务在于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工作能否实现教育目标,主要是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水平。教学质量的管理就是通过各种管理活动,使教学效果达到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规定的要求,从而保证实现教育目的和培养人才的规格。教学质量管理,既是学校教学管理中的核心内容,也是整个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搞好教学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8. 学校领导体制

【答案】学校领导体制是指学校内部领导和管理的根本制度。它是教育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领导和管理学校的组织原则、组织机构及重要制度。中国公立学校的领导体制,一般由国家教育立法或最高教育行政部门确定; 私人、集体或团体所办学校的领导体制,由办学机构根

据不同情况,经主管领导部门批准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学校领导体制几经变化,高等学校采用过以下几种领导体制:①校(院)长负责制; ②党委领导下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③党委领导下的以校(院)长为首的校(院)务委员会负责制; ④党委领导下的校(院)长分工负责制。普通中小学采用过以上几种领导体制:①校务委员会制; ②校长负责制; ③党支部领导上的校长负责制; ④当地党委和主管的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⑤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分工负责制。

二、简答题

9. 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什么?

【答案】我国现行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依据1963年中国共产党制定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根本原则设立的。即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的省市县乡四级分设教育厅(局)、局(科)、组等专门性的教育行政组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均受中央统一领导。具体有如下特点:

(1)党对教育行政的领导。

党对教育行政管理的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策的领导,而不是直接行使教育行政组织的职能。

(2)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

①从教育行政组织上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一级设国家教育部,地方在省、市、县、乡镇四级分设教育厅、局、科、室(组)等各级专门的教育行政组织。

②从教育行政内容上讲,我国的教育方针、政策、宏观规划等大政方针均由党中央与国务院制定,由各级教育行政组织具体贯彻执行。

③高等教育实行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中心城市三级办学体制。由国家教育部,中央各有关业务部门及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及其所属的教育行政机构实行管理。

④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由地方负责。即省、市、自治区所属的中等专业学校,由省、市、自治区领导,有关业务部门主管,属中央各部门办的,地方应给予协调和配合。

⑤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地方负责具体政策、制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对学校的领导、管理和检查。省、市、县、乡镇四级对基础教育的管理也有具体职能上的分工。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中央统一领导下的分级管理的教育行政体制,是以中央集权为基本,中央行政与地方行政相结合的体制。

10.如何理解学校组织的性质? 根据这种性质你认为对学校组织的管理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1)学校组织的性质

学校组织的权力结构是行政、学术二元化结构。各级学校的学术层次越高,二元化的特征越明显。这种特征一方面有利于加强学术组织的力量,强化民主机制,但也可能导致行政组织与学术组织的矛盾和冲突,可能削弱对必要的制度与纪律的建设。

(2)学校组织建设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