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2002考研试题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研真题

  摘要

中国人民大学

2002年经济法学专业试题及解析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企业市场准入制度(人大2002研)

答:企业市场准入制度是指政府对企业或投资者进入某经营领域或某国市场从事活动施加限制或禁止的有关制度,主要为对企业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即营业实行审批以及特许经营的制度,也涉及有关产业政策、外商投资、行业管理和竞争政策等等。

【参考资料】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外汇管理(人大2002研)

答:外汇管理又称为外汇管制,一般是指国家为了维护本国货币汇价,平衡进出口贸易,对外汇买卖、收人和支出,对结汇、售汇即付汇,以及外汇进出国境等活动实行程度不同的限制措施。外汇管理依照外汇管理法律法规进行,一般包括经常项目外汇的管理、对资本项目的外汇管理和对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的管理。我国管理外汇的专门机构是国务院外汇管理部门及其分支机构。

【参考资料】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国有独资公司(人大2002研)

答:国有独资公司是指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单独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国有独资公司主要有以下一些特点。(1)国有独资公司为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国家授权的部门所投资单独开办。(2)国有独资公司只有一个股东,并且是国家授权投资的机构或者部门单独开办。(3)国有独资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4)国有独资公司所包括的是国务院确定的属于特殊行业或者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以及有关国计民生的大型国有企业所改组的有限责任公司。

【参考资料】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通谋招投标行为(人大2002研)

答:通谋招投标行为是反不正当竞争法所禁止的行为,它是指投标人与招标人之间串通招投标行为,是指投标者与招标者相互勾结,以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行为。这种行为的要件是:(1)行为是投标人与招标人共同实施,而投标人只能是所有投标人中的特定投标人,招标人与其通谋。(2)相互勾结,即投标人与招标人相互串通一气,实施行为。(3)目的或后果是排除了竞争对物的公平竞争。

【参考资料】孔祥俊著《反不正当竞争法的适与完善》,法律出版社;潘静成、刘文 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法定增值额(人大2002研)

答:法定增值额是税法中关于增值税方面的一个内容。增值税是以商品生产和流通中各环节的新增价值或商品附加值为征税对象的一种流转税。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的构成,即W=C+V+M,增值额相当于商品价值W 扣除在商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转移价值C 的余额,即由本企业劳动者所创造的新价值(V+M)组成V 是工资,M 是纯收入,而法定增值额,是在理论基础t 根据各国不同的经济状况和财政政策要求, 由国家予以规定的。

【参考资料】潘静成、刘文华主编《经济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徐孟洲主编《财 税法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经济法主体的含义和种类。(人大2002研)

答:经济法主体有两个基本涵义。一是指经济法律关系的主体,也即由经济法部门所规定和保障的权(力)利义务关系的参加者,是指在经济管理、维护公平竞争、组织管理型的流转和协作等法律关系中依法享有一定的权(力)利、承担一定义务的当事人。二是指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