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626中国文学基础之中国现代文学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新月》杂志

【答案】《新月》杂志是新月社于1928年3月10日在上海创办的月刊。徐志摩、罗隆基、胡适、梁实秋等任编辑,它的创办标志着新月社重新开始活动。杂志主要发表新月派诗人的作品和理论。1931年11月,新月社代表人物徐志摩机坠身亡,新月社活动渐衰。1933年6月,《新月》杂志出至第4卷第7期停刊,新月社宣告解散。

2. 新诗规律化

【答案】新诗规律化是以北京《晨报副刊·诗镌》为阵地,由前期新月派诗人闻一多、徐志摩、朱湘、孙大雨等提出的“理性节制感情”的美学原则。为了创立中国式的新诗,闻一多提出“新诗规律化”的主张,鼓吹“诗的三美”:音乐美,强调有平仄和韵脚; 建筑美,强调“有节的对称,有句的均齐”; 绘画美,强调诗画相同的辞藻,借鉴西洋与中国传统格律,进行新的创造。新诗规律化的提倡与实践纠正了早期白话诗创作过于散漫自由、混乱的局面,使新诗精炼集中,有了相对规范的形式,巩固了新诗的地位。

3. 萧红

【答案】萧红是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被誉为“30年代文学洛神”。她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中,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世俗,历经反叛、觉醒与抗争,一次次与命运搏击,一生未向命运低头。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了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为摆脱精神上的苦恼东渡日本,并写下了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敷良同抵香港,之后发表了中篇小说《马伯乐》和著名长篇小说《呼兰河传》。

4. 《画梦录》

【答案】《画梦录》是何其芳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于1936年由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收录《墓》《秋海棠》《雨前》《黄昏》《独语》《梦话》等十九篇。内容多反映知识分子在黑暗现实中郁闷感伤的情怀,文笔优美,音调柔和,色彩绚丽,具有诗一般的意境。

5. 激流三部曲

【答案】《激流三部曲》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翻译家巴金的早期代表作。包括《家》《春》《秋》二部连续性的长篇小说,其中《家》的艺术成就最高。《激流三部曲》是巴金呼吁自由、民主、尊重人格、人性解放的最鲜明的一面旗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和起着巨大的作用。《激流三部曲》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和腐败、倾轧和迫害,还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6. 《野草》

【答案】《野草》是鲁迅惟一一本散文诗集,写于“五四”后期。作品以曲拆幽晦的象征表达了20年代中期作者内心世界的苦闷和对现实社会的抗争。《这样的战士》《淡淡的血痕中》《一觉》等篇表达了对现实的失望与愤慈; 《影的告别》《死火》《墓褐文》等篇描绘了对自我深刻解剖之后的迷茫心境; 《希望》《死后》等篇写出了对未来的疑惧,深刻地表现出作者的人生哲学。语言俏奇瑰丽,意象玄妙奇美。

7. 《一只马蜂》

【答案】《一只马蜂》是中国现代著名戏剧家丁西林最著名的独幕剧之一。创作于1923年,描写的是五四后觉醒的青年为争取婚姻的自主而与守旧势力抗战的一幕喜剧。作品成功地写出了二种鲜明的喜剧性格,语言不仅轻松、俏皮、饶有风趣,而且耐人寻思又质朴明净,结构精巧而严密,给人一种新颖的感觉。《一只马蜂》对传统的人生婚恋观与现代的人生婚恋观作了对比,给当时的青年男女以一定的启发和激励。

8. 甲寅派

【答案】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二、填空题

9. 蒋光慈开创了革命小说模式____。

【答案】革命加恋爱

【解析】蒋光慈原名侠僧,笔名光赤。“五四”时期参加芜湖地区学生运动,民国十年(1921)赴苏联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从事文学活动,曾任上海大学教授。民国十六年与阿英、孟超等人组织“太阳社”,编辑《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新流》《拓荒者》等文学杂志,宣传革命文学。著有诗集《新梦》《哀中国》,小说《少年漂泊者》《野祭》《冲出云围的月亮》等。“革命加恋爱”小说大多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的个人与革命冲突

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但是,也存在着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

10.1899年,____在文____中,发出了“诗界革命”和“文界革命”的号召。

【答案】梁启超; 《夏威夷游记》

【解析】《夏威夷游记》是梁启超在1899冬赴美途中所作的日记,其中谈到“诗界革命”。他的观点为“予虽不能诗,然尝好论诗。以为诗之境界,被千余年来鹦鹉名士占尽矣。虽有佳章佳句,一读之似在某集中曾相见者,是最可恨也。故今口不作诗则已,若作诗,必为诗界之哥仑布、玛赛郎然后可……要之,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虽然,诗运无绝之时也。今日者革命之机渐熟,而哥仑布、玛赛郎之出世必不远矣”

11.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的小说是____。

【答案】《围城》

【解析】《围城》是钱钟书所著的长篇小说,1947年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故事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围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夏志清称为“流浪汉的喜剧旅程录”。

12.学衡派因创办____杂志而得名。

【答案】《学衡》

【解析】1922年1月《学衡》杂志创刊,标志着学衡派的诞生。代表人物为当时国立东南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的教授梅光迪、吴毖、胡先骕。

13.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诗集是____。

【答案】《尝试集》

【解析】胡适的《尝试集》是新文学运动期间第一篇以白话写成并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的诗集。1920年出版,共三编。第一编大多是脱胎于旧诗词的作品,第二、三编在运用自由诗体和音韵节奏的改革等方面作了尝试,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白话诗集。作品或诅咒封建军阀的黑暗统治和旧礼教的虚伪,或表现个性解放和积极进取精神,或歌颂劳工神圣。

14.《文学革命论》的作者是____。

【答案】陈独秀。

【解析】1917年2月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丁《文学革命论》,表明了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15.1931年4月,巴金的长篇小说《家》连载于上海《时报》4月18日至1932年5月22日,发表时题名为《____》,1933年5月由开明书店出版。

【答案】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