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 2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二)12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三)26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四)37 2017年东华理工大学师范学院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之外国教育史考研冲刺密押题(五)49

一、简答题

1. 分析美国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答案】进步教育运动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兴起、成型、转折和衰落四个阶段。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进步教育运动未能与美国社会的持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未能较好地适应美国社会发展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该运动存在期间,美国社会发展迅速,变化剧烈,对美国教育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美国在完成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后,基本实现了现代化,社会结构也更为复杂,不同集团的利益日趋多元化,使进步教育家们无所适从。尤其是战后冷战局面的出现、与朝鲜的战争以及美国国内麦卡锡主义的盛行,美国社会的状况已经使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客观基础。1957年苏联人造卫星的上天使进步主义教育遭到更为广泛、激烈的批评。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存在局限性。例如,过分强调儿童个人的自由,忽视社会和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决定作用; 过分否定学校工作的一些基本规律,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此外,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存在着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进步主义者所建议的做法在时间和能力上,对教师提出了过高的要求。

(3)改造主义教育和一些保守主义教育流派的抨击与批判,加速了进步教育的衰落。

2. 简要解释并举两个实例说明教育的负向功能。

【答案】(1)教育的负向功能是指教育阻碍个体或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

(2)教育可能对个体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过分强调知识授受导致学生实践能力不足,又如反复的机械练习会抑制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发展。

(3)教育可能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或作用,例如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一些国家推行“教育先行”政策,抑制了这些国家投资发展经济及其他社会事业,又如研究发现资本主义学校教育在再生产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不平等。

3. 简述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始末。

【答案】进步主义教育运动是19世纪末美国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是南北战争后为适应工业革命、城乡变化、开发边疆和大移民的需要而出现的社会改革运动的组成部分。其“实验室”主要是美国的公立学校,相对于欧洲“新教育”来说,进步学校更关心普通民众的教育,更强调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更重视从做中学,更注重学校的民主化问题。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兴起期(19世纪末~1918)、成型期(1918~1929)、转折期(1929~1943)、衰落期(1944~1957).

,被杜威称作“进步(l )兴起期(19世纪末~1918).19世纪末,帕克创造了“昆西教学法”

教育之父”。1896年,杜威创办芝加哥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一些人受杜威影响,试图把学习和劳动、抽象的和实用的以及个性的和社会的等因素结合起来。

(2)成型期(1918~1929).1919年,进步教育发展协会建立,1920年该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1924年,协会创办《进步教育》杂志,这一时期,进步教育本身日益专业化,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成为进步教育运动中心。杜威担任协会的名誉主席。

(3)转折期(1929~1943).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进步教育运动的专业化倾向,使其失去了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与此同时,进步教育内部出现分化。以拉格为代表的教育家强调“儿童中心”的教育,而以康茨为代表的教育家则强调“社会中心”的教育。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一方面,它使进步教育运动发生转向,此前强调儿童中心和个人的自由发展,此后更加意识到学校的社会职能。此外,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进步教育运动的重心逐步从初等教育转向中等教育,这种转变集中反映在“八年研究”上。另一方面,大萧条加剧了进步教育运动内部的分裂,“改造主义”正是这种分化的产物。进步教育运动还受到新保守主义教育思潮的攻击。

(4)衰落期(1944~1957).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衰落阶段,进步教育协会更名

,成为欧洲新教育联谊会的一个分会。1955年,协会解散。1957年,“美国教育联谊会”《进步教

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结束。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①进步教育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变化始终保持同步;

②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存在许多矛盾和局限:

③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存在矛盾,导致了运动内部的分裂;

④改造主义和各种保守主义的抨击,在很大程度上击中了进步教育的要害,以及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之间也加速了其衰落的进程。

4. 简述教育性教学原则。

【答案】教育性教学原则是由德国教育家、心理学家赫尔巴特提出。

(1)其主要观点有:

①知识与道德有内在联系,人只有认识了道德规范,才能产生符合道德规范的行为。要进行

道德教育必须先有知识,先受一般教育:

②教育(道德教育)是通过,而且只有通过教学才能真正产生实际作用,教学是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③教学的目的与整个道德教育的最高目的保持一致,即养成德行。为实现这个目的,要设立一个近的目标,即“多方面的兴趣”。

(2)评价

在赫尔巴特以前,教育家往往把教学和德育分开,规定各自不同的任务。赫尔巴特的贡献在于阐明了二者之间的联系,使德育获得坚实基础。但是他把教学完全从属于道德教育,认为二者等同,具有机械论倾向。

5. 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采取的教育改革方针。

【答案】“二战”后,经过10余年的努力,苏联教育又恢复到了战前的最高水平,但进入50年代以后又面临新的问题,为此,苏联进行了多次教育改革,其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1958年的教育改革。1958年,苏联通过了《关于加强学校同生活的联系和进一步发展全国国民教育制度的建议》。《建议》主要内容有:

①强调培养学生走向生活;

②将普及教育的年限由7年延长为8年;

③将原来的10年制延长为11年,延长的一年加到不完全中学阶段,成为8年制学校,是普通教育的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的教育仍为3年,通过青年工人学校、农村青年学校兼施生产教学的劳动综合技术普通中学或中等技术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进行;

④在职业学校和技术学校中,改组原有体制,设立城市和农村职业技术学校,并改进中等专业学校;

⑤在高等教育中,要求高等教育接近实际生活和生产;

⑥高校应优先录取具有实践工作经历的人入学。

本次改革的主要特点是:加强教育与生活联系; 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重视职业教育; 发展高等教育等,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

(2)1966年的教育改革。1966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改进普通中学工作的措施》的决议。强调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获得牢固的科学基础知识,具有高度的觉悟,培养青年面向生活并能自觉地选择职业。要求中学教学内容要符合科学、技术和文化发展的要求; 各年级科学基础知识的学习要有衔接性; 要删除大纲中和教科书中过于繁琐和次要的材料,减轻学生的负担; 并对各年级的学时进行了规定; 中学开设选修课。

(3)1977年的教育改革。1977年,苏联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普通学校学生的教学、教

,确定普通中学是统一的劳动综合技术学校。育和劳动训练的决议》要求改进与加强劳动教育与教

学,但要使劳动教育与教学在广泛的综合技术教育的基础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