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武汉大学历史学院313历史学基础之中国近代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问题与主义之争”

【答案】“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20世纪之初,是自由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之间的一次对中国未来之路的碰撞式的争论。胡适提出要“少谈些主义,多研究如何解决问题”,反对空谈“主义”,寻找“根本解决”;李大钊则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阐明了中国问题必须从根本上寻求解决的革命主张。“问题与主义之争”发生在新文化阵营内部,形式上是学术辩论,内容上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它并不是一场纯粹的学理之争,事关如何解决中国社会政治的根本方法,反映了二者指导思想上的分歧。

2. 国粹派

【答案】国粹派是清末革命派中的一个派别。国粹派所说的“国粹”,主要包括中国有史以来的语言文学、典章制度和人物事迹的“可为法式者”三项。主要代表人物有:章炳麟、邓实、刘师培、黄节、黄侃、马叙伦。发行刊物有:《国粹学报》、《政艺通报》。基本主张是:①借助国粹宣传排满革命、救亡图存;②颂扬“国学”,批判“君学”,反对帝制;③从“国学”中寻找变革政体、实行民主共和的根据;④提出独特的“中西文化观”,强调在效法西方、改革中国政治的同时,立足于复兴中国固有文化,从传统文化中发掘为中国近代化所需要的东西。

3. 商会组织

【答案】商会组织是清末在旧式商业、手工业行会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辛亥革命前,商会在中国社会上已有很大的势力,北京政府时期又有很大的发展,其组织遍布全国各地。1912年,在北京成立了中华全国商会联合会,并建立了常设机构,1914年3月,又在上海召开了全国商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北京政府期间,该组织召开了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不仅进行商务活动,而且参加了一系列的政治和社会活动。

4. 科学与玄学论战

【答案】科学与玄学论战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思想界的又一次大交锋,又称“科学与人生观论战”,或叫做“人生观之论战”。其核心问题是讨论科学能否解决人生观问题,并引发出人们对科学与玄学、物质与精神、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等诸多问题的讨论。论战缘起于1923年2月张君劢发表“人生观”演讲,到同年张发表长文反击丁文江的驳斥;从1923年5月梁启超作《关于玄学科学论战之“战时国际公法”》,到同年吴稚晖发表《一个新信仰的宇宙观及人生观》,其间科学派、玄学派双方人物纷纷登场,论战愈演愈烈。1923年11月陈独秀为论战文集《科学与人生观》作

序,邓中夏发表《中国现在的思想界》,直到1924年岁末,“科玄”论战发展为科学派、玄学派和唯物史观派三大派的思想论争。

5. 西安事变

【答案】西安事变是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为了劝谏蒋介石改变“攘外必先安内”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的兵变,扣留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的蒋介石,又称“双十二事变”。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同志的主导下,最终以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而和平解决,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十年内战的局面由此结束,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成为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6. 《(共产党人)发刊词》

【答案】《(共产党人)发刊词》是毛泽东为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政治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党,为党建刊物《共产党人》写的著名发刊词。发刊词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18年以来在党的建设上的历史,提出了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泛群众性以及在政治、思想、组织上完全巩固的中国共产党。第二部分是主要阐述了统一战线问题、武装斗争问题、党的建设问题各自的基本问题之间其相互关系。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而党的组织是掌握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共产党人)发刊词》总结了共产党十几年的历史经验,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7. “门户开放”

【答案】“门户开放”是19世纪末美国提出的侵华政策。1899年9月和11月,美国国务卿海约翰向英、德、俄、法、日、意各国提出所谓在华“门户开放”、贸易机会均等的照会。美国承认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和它们已经得到的路矿等特权,同时要求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对各国货物,一律由中国政府按照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在征收港口税、铁路运费方面,对别国船只、货物不实行差别待遇。“门户开放”政策的目的是要列强开放在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使美国享有均等的贸易机会,以免因“排它性待遇”而遭到损害。1900年7月3日美再次照会各国,主张保持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维护各国在中国各地平等公正贸易的原则,把最初的开放“势力范围”和租借她的政策应用到整个中国,形成“门户开放”政策。1922年的华盛顿会议上“门户开放”原则得到列强正式承认,并作为列强对华侵略的政策原则被载入《九国公约》。“门户开放”政策随着旧中国的覆灭而结束。

8. 镇南关大捷

【答案】镇南关大捷是中法战争中的著名战役。1855年2月23日,法国占领了中越边境上的重镇镇南关。在张之洞的推荐下,广西军务冯子材自募“萃军”18营,就任前敌主帅,准备收复镇南关。他整顿溃军,团结各军将士,在法军炸毁镇南关退驻关外后,移师镇南关前隘,积极备战,击退了法军多次进犯。3月底,法军猛扑关前隘,冯子材身先士卒,率领中国军队同敌人展开了肉搏战,当地各少数民族人民和越南义军也前来参战,冯子材发起总攻击,毙敌1000多人,法军全线崩溃,这就是威震中外的镇南关大捷。镇南关大捷扭转了整个中法战局,直接导致了法国茹费理内阁的倒台,引起了法国统治者的巨大震动。

9. 《黄埔条约》

【答案】《黄埔条约》原名《中法五口贸易章程》,是1844年10月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地点在广州黄埔,中法双方代表分别是两广总督耆英和公使刺萼尼。条约共三十六款,并附有《海关税则》。主要内容:①法国取得五口通商、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②法国可以在通商口岸建造教堂。之后,法国又强迫清政府取消对天主教的禁令,准许他们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

10.强学会

1895年8月在北京成立。1895【答案】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组织的第一个政治团体。

年10月成立上海强学会,并于1896年1月创刊《强学报》,倡导维新变法,提出开议院的政治主张。1896年北京强学会遭封禁,上海强学会也随之解散。

11.法币政策

【答案】法币政策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废止银本位制、以法定纸币为本位货币的币制改革。主要内容有:①以中央、中国、交通(1936年又加入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②禁止白银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移存国外,作为外汇准备金;③规定汇价为法币一元等于英币1先令2.5便士,由三银行无限制买卖外汇。法币改革对于制止大量白银外流,扭转金融紧缩及工商不振的状况,曾起过积极作用。但由于最初英国推动施行,改革使中国成为英镑集团的附庸。

12.淞沪会战

【答案】淞沪会战是1937年8月13日起中国军队抗击侵华日军进攻上海的战役,又称作“八•一三淞沪战役”,这场战役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战役,前后共历时3个月,至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淞沪会战结束,中国军民浴血苦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并争取了时间,从上海等地迁出大批厂矿机器及战略物资,为坚持长期抗战起了重大作用。

二、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