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北京住院医师眼科Ⅰ阶段题库>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题库

问题:

[单选] 患者,男,15岁,无意中发现右眼视力下降3天。无伴眼红、眼痛,1周前曾剔过角膜异物。体检右眼视力0.08,无法矫正提高,眼压正常,眼前段无异常,眼底见下方视网膜扁平隆起,累及黄斑,下方赤道部视网膜有格子样变性变薄区而未见裂孔,视网膜下有白色线状条索。左眼视力1.2,眼前后段未见异常情况。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 外伤性视网膜脱离
B . 大泡性视网膜脱离
C . 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D . 牵引性视网膜脱离
E . Coats病

由于疖、疔引起的流注一般称() A.暑湿流注。 B.髂窝流注。 C.余毒流注。 D.瘀血流注。 E.湿痰流注。 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点是() 任何一种疾病都可找到形态的或化学的改变。 从生物和社会结合上理解人的疾病和健康。 不仅关心病人的躯体,而且关心病人的心理。 实现了对病人的尊重。 对健康、疾病的认识是片面的。 某医生想将药物A和药物B同时给予患者,可是他不知道这样是否会使这两个药物产生药效学方面的相互作用,于是该医师咨询了药师。下列药师关于药效学方面相互作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药效学相互作用可以表现为相加、协同或拮抗。 相加和协同都是药物效应的增强,两者是一致的。 抗感染药物疗效的增强有利于治疗,但也可能引起继发感染。 调节机体功能药物疗效的增强,可能有利于治疗,但也可以导致过度作用。 药物毒副作用的拮抗有利于药物的安全应用。 P波与QRS波的关系在三度房室传导阻滞时具有下列特点() 无固定关系。 P-QRS按顺序发生。 P-P,R-R间期相等,P波多于QRS波群。 QRS波群多于P波。 P-R间期>0.12s。 男性,31岁,B超可见肾上盏结石0.6cm,经解痉、中西药治疗和大量饮水现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现结石的位置应在() 输尿管中段。 肾盂。 膀胱。 输尿管膀胱入口段。 尿道。 患者,男,15岁,无意中发现右眼视力下降3天。无伴眼红、眼痛,1周前曾剔过角膜异物。体检右眼视力0.08,无法矫正提高,眼压正常,眼前段无异常,眼底见下方视网膜扁平隆起,累及黄斑,下方赤道部视网膜有格子样变性变薄区而未见裂孔,视网膜下有白色线状条索。左眼视力1.2,眼前后段未见异常情况。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所给病例诊断裂孔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依据在于扁平视网膜脱离、相应区域视网膜赤道部有格子样变性变薄区、视网膜下增殖条索。虽然未发现裂孔,但格子样变性区内的不易察见-的微细小孔同样也经常导致视网膜脱离。本病例实际是陈旧性裂孔性视网膜脱离,发现视力下降3天时间,但视网膜下有白色线状条索,可能的解释是单眼的视网膜脱离被患儿忽视。大泡性视网膜脱离其典型表现为眼底半球状视网膜隆起并随体位改变,与本题体征不符,故不支持选项B。虽然病史中提到有角膜异物剔出史,似乎与外伤性视网膜脱离有关,但外伤牵引性视网膜脱离的特点是有眼球贯通伤病史,发生时间多数在伤后2周左右,本病例是角膜异物伤,属于眼前段轻度外伤,不至于导致视网膜脱离。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