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809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答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过程。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结合起来,同中国的优秀历史传统和优秀文化结合起来,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又发展马克思主义。具体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

①马克思主义在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实现具体化。

②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马克思主义理论。

③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总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在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赋予马克思主义以鲜明的中国特色。

2. 党的思想路线

【答案】党的思想路线是指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 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 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 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3.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4. 和平赎买

【答案】(1)和平赎买,就是国家有偿地将私营企业改变为国营企业,将资本主义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赎买的具体方式不是由国家支付一笔巨额补偿资金,而是让资本家在一定年限内从企业经营所得中获取一部分利润。它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法。(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的方针是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和平方式变革所有制的设想并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的。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和平赎买,有利于发挥私营工商业在国计民生方面的积极作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利于争取和团结民族资产阶级,有利于

团结各民主党派和各界爱国民主人士,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 有利于发挥民族资产阶级中大多数人的知识、才能、技术专长和管理经验,也有利于争取和团结那些原来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知识分子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简答题

5. 为什么说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答案】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因为:

(1)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己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的优越性和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社会主义因素与资本主义因素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着限制与反限制、改造与反改造的斗争。这种斗争的结果,决定着中国社会在一定历史条件下的发展方向。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有利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对于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

①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

②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和社会生产资料的主人;

③促进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实现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

6.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答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做到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一个“统一”,即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 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卞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1)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①要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有一个正确的理解;

②必须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③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

(2)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根本上说是由它们在发展社会生产力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此外,还因为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既要对它们鼓励和支持,又要对它们进行引导。

(3)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样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

7. 简述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规定性。

【答案】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说来,它是一种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坚持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1)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要充分考虑人口承载力、资源支撑力、生态环境承受力,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为此必须转变关于发展的传统观念,从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经济增长并重,在保护环境中求发展; 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同步,努力做到不欠新账,多还旧账,改变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破坏的状况; 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自觉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提高环境保护工作水平。

(2)建设生态文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内在要求。生态文明既包括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和探索的认识成果,又包括人类在发展物质文明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实践成果,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提高和人们生态观念的增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着力做好四个方面的下作:

①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毫不松懈地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工作,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完善有利十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法律和政策,加快形成可持续发展体制机制;

②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设科学合理的能源资源利用体系,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

③加大节能环保投入,重点加强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④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促进生态修复。

(3)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一种新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通过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形成能源资源节约型的经济发展方式和消费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是一个高能耗国家,需要从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内在规律出发,找到能源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