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保险学院802经济学二之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正常利润

【答案】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分,它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当一个企业所有者同时又拥有管理企业的才能时,他将会面临两种选择机会,一种选择是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另一种选择是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如果他到别人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他可以获得收入报酬。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他就失去了到别的企业当经理所能得到的收入报酬,而他所失去的这份报酬就是他在自己所拥有的企业当经理的机会成本。或者说,如果他在自己的企业当经理的话,他应当自己向自己支付报酬,而且这份报酬数额应该等于他在别的企业当经理时所可以得到的最高报酬。所以,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并且属于隐成本。

由于正常利润属于成本,因此,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又由于厂商的经济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所以,当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2. 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以往被经济学家视为外部因素而由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和前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

二、简答题

3. 俗话说“谷贱伤农”,即粮食丰收反而会带来农民收入的下降,请分析背后的经济学原因,并说明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答案】“谷贱伤农”是指风调雨顺时,农民粮食增收,却因粮价下降而造成卖粮收入反而比往年少的怪现象。

(1)经济学原因分析

“谷贱伤农”的根本原因在十农产品缺乏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种商品的需求量变动对于该商品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少; 相反,提高价格会使销售收入增加。其原因在于,对于缺乏弹性的商品,厂商降价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的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增加量并不足以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价最终会使销售收入减少。 如图所示,由于农产品的需求曲线D 缺乏弹性,供给曲线为S 1时,需求量为Q 1,均衡价格为P 1; 当农产品丰收时,供给曲线向右平移至S 2,需求量略升为Q 2,均衡价格大幅度下降为P 2由于需求增加带来的收入增加不足以弥补价格下降造成的收入减少,以至于农民总收入在丰年反而减少,减少额为I 的面积减去II 的面积。

谷贱伤农

(2)政府在农业领域可以发挥的作用

由于农产品的丰收反而会减少农民的收入,这一特点会降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因此政府需要采取保护措施以保护农民的收入,具体可以采取以下两个措施:

①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并且收购过剩农产品。农业丰收时,政府对农产品实施最低限价(高于

,市场均衡价格)确保农产品的价格不至于下降过多; 同时,对于市场上产生的供过于求的农产品,

政府收购后可进行库存,以便为此后的歉收年份做储存准备。

②对农业生产进行补贴。政府可以采取直接补贴的形式,对农民的生产进行财政补贴,这种补贴实际上降低了农民生产的成本,使得农民收入小至于在丰年减少,也保证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4. 设某经济的生产可能性曲线满足如下的资源函数(或成本函数):

其中,c 为参数。如果根据生产可能性曲线,当x=3时,y=4,试求生产可能性曲线的方程。

【答案】将(x=3,y=4)代入资源函数,可确定参数c 为:

于是有或者。

此即为过点(x=3,y=4)且满足题中所给资源函数的生产可能性曲线。

三、计算题

5. 假设某商品的反需求曲线为P=11-0.15Q; 其反供给曲线为P=1+0.05Q; 试求:

(1)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多少?

(2)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多少?

(3)在这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和生产者各负担多少?

【答案】(1)联立求解反需求函数和反供给函数:

**可得:均衡价格P =3.5,均衡产量Q =50。

根据消费者剩余定义,可得消费者剩余:

即市场达到均衡时,消费者剩余是187.5。 。

(2)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后,此时有P d =Ps +1, 即消费者支付的价格等于厂商拿到的价格加上税收。此时有:

解得:P d =4.25,即均衡价格P*=4.25,均衡产量Q*=45。

政府的税收收入为:T=tQ=45。

即如果政府对这种商品每单位征收1.00元销售税,政府的税收收入是45。

(3)根据税收前后的均衡价格,在1.00元的税收中,消费者负担4.25-3.5=0.75; 生产者负担1-0.75=0.25。

6. 某垄断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均为5单位,即AC=MC=5。该厂面临的市场需求函数为Q (P )=53-P。

(1)计算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产量和利润以及垄断所带来的净福利损失。

(2)现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到这个市场,该厂商具有和第一个厂商相同的成本函数。假设两个厂商进行古诺竞争,写出每个厂商最优的反应函数。

(3)找出古诺均衡的产量水平并计算市场的均衡价格以及每个厂商的利润。

【答案】(1)由需求函数可得反需求函数为:P=53-Q。

垄断厂商利润函数可写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