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外国文学史与文学原理之外国文学史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威塞克斯小说

【答案】威塞克斯小说是指19世纪英国小说家哈代创作的以家乡为背景的小说。威塞克斯是作家的故乡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占称。哈代用威塞克斯作为同一背景,将不同小说联系在一起. 所以这些小说因而得名。这些小说描绘了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宗法制农村社会和农民生活的毁灭性影响,展现了威塞克斯农村社会的悲剧性历史。其中,小说对宗法制农村社会的怀念之情,对家乡自然风光、人情风俗的描写,使得威塞克斯在小说中具有了生命。这些作品包括《绿荫下》、《远离尘嚣》、《还乡》、《卡斯特桥市长》、《林地居民》、《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等。

2. 但丁的《论俗语》

【答案】但丁的《论俗语》是但丁用拉丁文撰写的最早的一部关于意大利语及文体和诗律的著作。其创作目的在于引起知识界对民族语言的注意。书中阐明了俗语的优越性和形成标准意大利语的必要性,对于解决意大利的民族语言和文学用语问题起过重大的作用。从这本书可以看出但丁用意大利语写作《神曲》的理论根据。

3. 《阿卡奈人》

【答案】《阿卡奈人》是阿里斯托芬第一部成功的喜剧。它通过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表面上很不严肃的讪笑打诨的场面来反映生活,很像闹剧。剧中滑稽和丑陋的事件,寄寓着非常严肃的思想。《阿卡奈人》的政治作用在于扫除雅典公民中的主战心理,号召订立和约。诗人在剧中指出,战争对政治煽动家和军官有利,对人民有害; 他认为战争双方都有过错,主张各城邦团结友好,发扬马拉松精神,共同对付波斯的侵略威胁。阿里斯托芬正是从这个思想高度去俯视脚下的现实,才把生活中丑陋的本质挖掘出来,尽情地加以嘲笑。

4. 《人间喜剧》

【答案】《人间喜剧》是法国19世纪现实主义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是他以毕生精力完成的光辉创作群,堪称是人类精神文明的奇迹。90多部作品组成的《人间喜剧》,“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主要表现在:

①反映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阶级的罪恶发家史;

②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③描写了一幕幕争夺金钱的惨剧,揭露了金钱的罪恶。《人间喜剧》是法国文学史上规模空前宏伟,内容空前丰富的现实主义作品,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

5. 《春香传》

【答案】《春香传》是朝鲜人民家喻户晓的一部古典文学名著。最早产生于14世纪高丽恭愍王时代,18世纪末、19世纪初才最终形成完整的作品。《春香传》在朝鲜古典文学史上的地位,正如《红楼梦》之于中国古典文学一样。故事讲述了艺妓成春香和贵公子李梦龙之间迂回曲折的爱情故事,根据不同版本的流传,两人的结局也不尽相同。它和中国的《红楼梦》、日本的《源氏物语》并称亚洲三大古典巨著。

6. 《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

【答案】《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是德国诗人亨利希·海涅创作的政治讽刺长诗。作者于1843年深秋在离开德国12年后重回祖国的旅行,是创作这首长诗的基础。他认为,德国现存制度是那样腐朽和落后,而反动政府企图用假象、伪善和诡辩来掩盖自己的腐朽,这只能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童话般的幻想。诗人用一切生机都已死灭萧条的冬天来象征德国社会的昏睡和停滞,所以“童话”前又冠以“冬天”。海涅在作品运用了多种讽刺手法,把自己的批判融合在讽刺艺术中,使其称为一部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伟大作品。

7. 《旧约》

【答案】《旧约》是犹太教圣经,也是希伯来民族文学遗产的总汇。《旧约》原文为希伯来文,其内容主线是讲上帝与其子民希伯来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故事。后来从犹太教直接诞生了世界三大宗教中的两个——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随这两大宗教的传播,旧约全书被翻译成世界各国文字,对世界政治、经济、历史和文化产生极其深远的影响。

8. “长河小说”

【答案】“长河小说”是20世纪初欧洲文坛重要的文学现象,是对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深入和发展。“长河小说”得名于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他在这部小说第7卷的序言中写道:“在我看来,《约翰·克利斯朵夫》始终就像是一条长河。”长河小说以多卷本的方式,或者通过一个人的经历,或者通过一两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一个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是长河小说的代表之作,此外,《悲惨世界》、《人间喜剧》、《卢贡一马卡尔家族》等都可算作长河小说,它们线条清晰,具有长河那样一气呵成绵延万里的特点。

二、简答题

9. 任举一部作品为例,说明意识流小说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答案】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整部小说在结构上像一座大教堂,各卷是侧堂。回忆往事将作品前后串联起来,而作品每一卷都有自身的内部结构,又与其他部分相连。充分体现了对传统小说观念与小说艺术的革新。

(1)对传统小说观念的革新

意识流小说不重视描摹客观世界,而着力于表现人的内心真实,尤其是人的意识流程,常利

用心理时间来组织叙事,大量运用象征暗示、内心独白、自由联想等艺术手法来追踪人的意识流程,展示人迷离恍惚的精神世界。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卷峡浩繁的现代主义长篇小说,它革新了小说的观念。小说随着作者的意识展开,像流水一样,而无明确的故事情节,只在表现富有含义的内心世界。意识流小说号称是打败时间的小说。除了历史事件的时间不可更改外,其他的时间都不重要。另外意识流小说看似毫无章法可寻,但它是一个整体。比如《追忆似水年华》中有标题的对称,如《地名:地方》和《地名:名字》; 有叙述的对称,如盖尔芒特家和斯万家,维尔巴里西斯夫人的沙龙和奥黛特的沙龙; 有地方的对称,如巴黎——索多姆,巴尔贝克——戈摩尔。普鲁斯特认为四、五、六卷是“他的天才的最佳构思”。第四卷是环形结构,第五、六两卷构成一幅双折画。

普鲁斯特认为各卷的融合和一致是一种“大师手艺”。

(2)传统小说艺术的革新

,①《追忆似水年华》的人物描写不同于传统小说他的人物戴着“上百种面具”再逐渐脱下来,

慢慢显出原形。例如奥黛特,读者最初通过一个孩子的目光发现了她,这是一个“玫瑰贵妇”:然后她成了斯万夫人,由于她的无行,大家从来不肯邀请她做客,她被看作夏吕斯的情妇; 再后来

,叙述者在埃尔斯蒂尔的画室中发现了她的肖像; 她成了寡妇后,嫁给了愚她是“萨克里邦小姐”

蠢的福尔什维尔,也许是盖尔芒特公爵的情妇。在他笔下,人物是不定型的、发展的、复杂的,不能以传统的道德标准去衡量他们。小说中写了4代人,1820年的一代有外祖母、维尔巴里西斯夫人; 185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的父母、夏吕斯、弗朗索瓦丝、盖尔芒特公爵夫人、斯万、奥黛特、维尔杜兰夫妇; 1880年的一代有叙述者、阿尔贝蒂娜、莫雷尔、吉尔贝特、圣卢; 1900年的一代有吉尔贝特的孩子。这4代人构成继巴尔扎克《人间喜剧》之后,生活在第三共和国的一个人物画廊。

②时间概念在《追忆似水年华》中起着重要作用在普鲁斯特看来,时间是一种“看不见的形

,式”。他发现,人物在时间上所占的位置要比“他们在空间所占的位置宽广得多”“可能性的世界

,可能性的世界就是时间的世界。时间在小说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普鲁斯比真实世界更为广阔”

特认为真正的小说家不以日历来计算时间。除了历史事件不可更改以外,他对时间的概念理解得相当灵活。一是人物年龄前后有出入。阿尔贝蒂娜在1897年是17岁,在1908~1909年年龄不变; 奥黛特一下子变成50岁。二是年表改变,阿尔贝蒂娜出现以后,小说采用了另一种年表,产生了无数日期谬误。普鲁斯特在时态的运用上煞费苦心。他写作时一切都已经过去,因此他用过去时。他认为在自传和日记中才用现在时,叙述必须用过去时才能进入想象,进入小说时间。《追忆似水年华》大量用未完成过去时,作用之一等于讲述中的现在时:“让过去保持它当初是现在时的样子……”作用之二是使情节变成真实可信:“未完成过去时并不意味着小说家置身于人物的未来,而是简简单单地表明他不是这个人物,他是在向我们显示这个人物。”普鲁斯特时而插入现在时,这时,叙述者重新看见、重新体验时间。现在时的出现将读者抛进了时间里; 这是叙述起始的时间,不再是人物经历其现在时的时间。如关于母亲的亲吻:“那是多年以前的事了,我曾看见蜡烛的反光沿着楼梯的墙上升,然而,这堵墙已消失多年了……”描述这个场景所用的现在时表明叙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