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北大学文学院809综合一之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考研冲刺密押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文学研究会

【答案】文学研究会是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文学团体。1921成立于北京,发起人有周作人、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绍钧等。不久,活动中心移到上海,以革新后的《小说月报》为代用机关刊物。文学研究会提倡“为人生的艺术”的现实主义主张,要求文艺表现或讨论社会人生问题,关心人民的疾苦。会员遵循这一创作原则,写出一批“问题小说”和乡土文学作品,深刻反映了社会现实,表达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要求。除创作外,还在新文学理论探讨一、外国文学译介诸方面取得较大成绩,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学运动的发展。

2. 《上海屋檐下》

【答案】《上海屋檐下》是夏衍于1937年创作的三幕悲喜剧,剧情主要围绕林志成、杨彩玉、匡复三人之间复杂的感情纠葛展开。三幕戏都发生在同一场所,五户人家同时表演,剧情前后不到一天时问,灵活运用了“三一律”。全剧同时写出性格、命运各不相同的十几个人物,主线突出,结构单纯,又保持了生活本身的复杂性与丰富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倪焕之》

【答案】《倪焕之》是叶圣陶所著的一部长篇小说。小说以小学教师倪焕之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形象地再现从辛亥革命到大革命失败期间的中国城乡生活面貌,反映了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思想转变的曲折历程。小说人物形象塑造颇具特色,语言严谨纯朴,在客观描写中蕴含着热情,是“五四”以来颇有影响的一部现实主义作品。

4. 新秧歌剧

【答案】新秧歌剧是革命根据地延安新秧歌运动的产物,它在借用旧秧歌剧的基础上,改造了旧秧歌剧,于诸多方面表现出与己经在陕北一隅存在了千百年的旧秧歌剧迥然不同的质素。新秧歌剧也是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产物,它贯彻了毛泽东提出的“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的文艺原则,同时,也获得了延安民众的喜爱。《兄妹开荒》是新秧歌剧的开端。

5. 太阳社

【答案】太阳社是由蒋光慈、钱杏郁等于1927年冬在上海发起成立的现代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林伯修、洪灵菲、殷夫、任钧等,这些主要成员大都是共产党员,相似的斗争经历和共同的思想基础使他们在文学主张和创作上有某些相似之处。太阳社积极倡导革命文学,宣传无产阶级文学理论,创作中努力反映工农群众的生活与斗争,对左翼文学运动有很大影响。先后出版《太阳月刊》《时代文艺》《海风周报》《新流月报》《拓荒者》等刊物,编有《太阳社丛书》。1929年底自动解散。

6. 《故事新编》

【答案】《故事新编》是鲁迅在1936年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收录他在1922-}-1935年间所作小说八篇。其中《补天》《奔月》《铸剑》《出关》四篇先后发表于《晨报四周年纪念增刊》《莽原》《海燕》等报刊,其余直接收入本书,根据故事发生时代先后为序。作品用崭新手法写古代题材,赋史事以新意,借故事以针贬现实,思想上、艺术上都颇有成就,为历史题材小说创作的典范之作。

7. 甲寅派

【答案】甲寅派得名于《甲寅》杂志。1925年,《甲寅》在北京复刊后,成为章士钊等宣传复古思想,反对白话文,为镇压进步学生运动制造舆论,维护反动军阀统治,抨击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经鲁迅为代表的新文化革命阵营的奋力批驳,甲寅派很快败下阵。至此,白话与文言之争以白话文的胜利而告终。

8. 文明戏

【答案】文明戏是中国早期话剧的别称,又称为“新剧”。文明戏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末期,由天津曲坛上演十样杂耍演变而成。文明戏的内容不仅包括鼓曲和相声,而且有杂技、戏法和魔术。文明戏的剧目都是以清末民初期间民间流传的时事故事为题材,如《宦海潮》《渔家女》《锯碗丁》等。剧情大多是抑恶扬善,好人好报,恶人恶报,最终以大团圆结局收尾。

二、填空题

9. ____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提出要创作表现“现代的情绪”和具有“现代的诗形”的“纯然的现代诗”。

【答案】施蛰存

【解析】施蛰存在《现代》4卷1期上发表的《又关于本刊中的诗》一文,是现代派诗歌的一个宣言。

10.在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代会上,作家____作了有关国统区文学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答案】茅盾

【解析】1949年7月2日,“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第一次文代会”)在北平隆重召开,来自解放区的革命文艺工作者和在国统区坚持战斗的进步作家会师。7月4日,茅盾作了关于国统区文艺的报告《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

11.孙舞阳是____小说的人物,这部小说和另两部小说____、____合称为____。

【答案】《动摇》; 《幻灭》; 《追求》; 《蚀》

【解析】孙舞阳是茅盾小说《动摇》中的女主人公,该作主要描写了知识分子方罗兰,身处革命与反革命势力的严重冲突中,既不敢打击敌人,又不敢依靠工农,在动摇、妥协之中葬送了革命与自己。《动摇》与《幻灭》《追求》合称为《蚀》。

12.鲁迅于1919年在《国民公报》上发表了以____为总题的一组散文诗。

【答案】《自言自语》

【解析】《自言自语》出自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篇》,本篇最初连载于《国民公报》“新文艺”栏,署名神飞。鲁迅的《集外集拾遗补篇》共7章。

13.老舍《四世同堂》分为____、____、____。

【答案】《惶惑》; 《偷生》; 《饥荒》

【解析】《四世同堂》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一部经典名著,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小说在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沦陷的时代背景下,以祁家四世同堂的生活为主线,形象、真切地描绘了以小羊圈胡同住户为代表的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的荣辱浮沉、生死存亡。小说分为三部发表,第一部《惶惑》连载于《扫荡报》1944年11月10日至1945年9月2日; 第二部《偷生》在1946年11月由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第二部《饥荒》在1950年5月连载于《小说》第4卷第1至第6期。

14.初期象征诗派,____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

【答案】穆木天

【解析】穆木天是早期象征派诗人,他在1926年发表的《谭诗——寄沫若的一封信》中提出“纯诗”的概念,他坚持“诗与散文的纯粹的分界”,要求创作“纯粹的诗歌”。

15.1937年大公报文艺奖的获奖作品分别是芦焚的小说集《谷》、____的散文集____、____的剧作____。

【答案】何其芳; 《画梦录》; 曹禺; 《日出》

【解析】何其芳的散文看似扑朔迷离,实则新奇别致,常于飘忽的幽思中以乐感的文字完成一种美文的建构。《画梦录》就是他这种文风的集中代表。此作品的主要价值在于它对散文艺术的自觉追求与散文的抒情美和形式美上的创造上。《日出》是曹禺先生的代表作; 剧本用人像展览式结构,以陈白露和方达生为中心,以陈的客厅和三等妓院宝和下处为活动场所,把社会各阶层各色人等的生活展现在观众面前,揭露剥削制度“损不足以奉有余”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