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幼儿园
【答案】幼儿园是我国学前儿童集体教育机构的名称,这一名称源于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的《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对实施幼儿教育的组织名称的规定。我国幼儿园既区别于学校教育当中的各级教育机构,同时也不归属于那些以幼儿为对象的纯福利机构和慈善机构。我国当前幼儿园的年龄对象是3~6岁,其任务是对幼儿实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教育,幼儿园教育是我国学制的基础阶段,幼儿园是公共育儿机构,具有社会福利性,而不是以赢利为目的的商业机构。
2. 早期教育
【答案】早期教育是指对婴幼儿全面素质的基础教育,它不仅指早期智力的启蒙与开发,还包括其身体素质的提高,品德的培养与性格的陶冶。早期教育的根本就是最大限度地且适度地挖掘儿童各方面的潜能,提高儿童的素质,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坚持使学前儿童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和谐地发展,坚持以学前儿童心理指导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教育方法是实现早期教育目标的根本。通过旱期教育能够发掘儿童潜在的智力素质、身体素质和个性素质,为其今后进入社会与正规的学校生活打下基础。
3. 教师
【答案】教师是指一类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教师是发展教育事业的骨干力量。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处于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的地位,对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过程的组织,对学生的学习、锻炼、身心发展等,都起主导作用。在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于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政治经济制度的性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教师所处的地位、受人尊重的程度是不同的。教育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师的劳动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同时,现代社会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综合职业素养。
4. 保教结合的原则
【答案】保教结合的原则是幼儿园教育原则之一,是指教师应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出发,在全面、有效地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同时,重视对幼儿的生活上的照顾和保护,保教合一,确保幼儿真正能健康、全面地发展。把握这一原则应明确以下几点:①保育和教育是幼儿园两大方面的工作; ②保育和教育工作互相联系,相互渗透; ③保育和教育是在同一过程中实现的。教师和保育员要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助于保教工作的展开,教师与保育员在进行某一活动之前,相互要做好沟
通工作。
二、简答题
5. 现代学前教育的主要特点
【答案】(1)非义务性:义务教育从小学开始,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
(2)基础性、启蒙性:学前教育为幼儿以后的教育奠基,学前教育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开端,而且是教育链条的起点。学前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都以启蒙为衡量标准。
(3)保教结合:幼儿保教内容是指托幼机构所进行的保育和教育活动内容的总和。幼儿保教内容一般是相对于幼儿保教活动的目标、形式、途径、方法和进程而言的。幼儿园强调保教结合,在幼儿园的整个保教内容中仍占有相当多的分量。
(4)活动(游戏)性:幼儿是自己学习的主人。幼儿园应该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国的幼教法中强调把游戏作为教育手段,明确提出了“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原则。游戏及幼儿的其他活动成为了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原则之一。这样,幼儿既有游戏体验,又有学习收获。游戏中的学习,使幼儿的学习活动犹如游戏般快乐。
(5)多元文化性:文化的多元性己经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题之一,自然也成为早期教育最为重要的背景之一。在多元文化教育上,我们主要通过民族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让幼儿们感受丰富性,培养民族文化尊严。文化的融合是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幼儿园立足本土文化的同时,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培养适应多元文化的未来人才必须从娃娃做起。
(6)全纳式教育:全纳式教育以一种全新的观念看待每一个人的能力和价值。它着眼于人的长处,即扬长避短。认为每个人都是可学习的,而每个人在学习上都需帮助。能够关注特殊儿童回归主流,实施全纳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保证每一个幼儿的教育公平。
6. 家长怎样做到尊重儿童?
【答案】尊重儿童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理念。它不仅要求教师要尊重儿童,同样也适用于父母。家长尊重儿童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儿童,尊重儿童的独立人格
家长应该认识到儿童年龄虽小,但是他们和成人一样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儿童需要得到成人的尊重和爱护。家长要倾听儿童的意见,帮助儿童学会独立。
(2)满足儿童生理的和精神的需要
儿童的需求是多方面的,既有生理方面的需求,也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家长要充分理解儿童的需要和提出恰当的要求,在满足孩子吃睡玩等活动的同时,真正了解孩子的精神需求并给予满足。儿童的精神需要主要有游戏的需要、求知的需要和交往的需要等。
(3)耐心对待,不粗暴、不歧视
孩子年龄尚小,行为规范处于初步形成和掌握的阶段,行为经常会有反复和错误。家长要耐心对待儿童的行为问题,不要用歧视、讽刺的语言或者粗暴厌烦的态度对待儿童。
(4)尊重儿童自然成长规律,循序渐进地诱导
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和成熟是有一定规律的,家长要承认并尊重孩子的成长特点,不要在孩子之间盲目攀比,给孩子造成压力。家长要在真切了解自己孩子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循序渐进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切不可拔苗助长。
7. 简述幼儿教师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答案】幼儿教师应具备以下心理品质:
(1)教师有执着的事业心。幼儿园的日常工作是琐碎和平凡的同时情况又是复杂多变的,在这样艰巨的工作中,许多教师不免会出现烦躁情绪,这种情绪会传递给敏感的孩子,使他们感到焦虑不安,严重的甚至伤害到孩子的心灵,所以教师应对幼儿教育工作的特点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保持一颗执着的事业心。
(2)自信、自尊。自信和自尊是做好幼教工作的基础,幼儿教师自身充满自信、自尊的人格会给幼儿树立一个良好的模仿榜样,使幼儿学习到这个良好的个性品质。
(3)意志坚强。孩子的心灵脆弱和敏感,教师要时刻保持开阔的心胸,善于调节、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4)聪慧的认知能力。幼儿教师应该是心理聪敏,具备良好的认知有超敏捷的反应能力。
(5)乐于接受新事物的良好心态。教师应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改革。
(6)合作精神和能力。教育孩子的工作本身就需要相互合作,各司其职,各尽其能,齐心协力为幼儿提供一致的教育影响,从而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
(7)良好的自我形象和个性品质。幼儿虽小,但也喜欢美好形象。因此教师要注意自己仪表和举止,举手投足和仪表穿着都要注意。
8. 如何理解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
【答案】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是指以幼儿身心发展的现实与可能为前提,以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和谐发展为宗旨,并以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方式、方法、手段加以实施的、着眼于培养幼儿基本素质的教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要把握以下几个方面:
(1)幼儿的全面发展是幼儿自身应有的需要和权利。1998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公约指出生存与发展是儿童的基本权利。我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的
第六条规定:“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这也体现了对幼儿发展权利和保护的重视。
(2)幼儿的全面发展应是指幼儿体、智、德、美等几大方面都发展。由于体、智、德、美这几方面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它们彼此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课程要能推动幼儿的这几方面都发展,要进行整体设计。
(3)幼儿的全面发展具体来说应是幼儿的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幼儿的发展除了身体的、认知的、语言的发展,也应有社会性的、情感的、交往的和道德的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