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红热诊断的主要依据是() 发热、咽痛、扁桃体红肿且可有脓性渗出物。 全身皮肤出现弥漫性鲜红色高出皮面的粟粒疹。 舌乳头红呈杨梅状。 口周苍白圈。 咽拭子培养出A组β溶血性链球菌。
猩红热临床类型一共分为() 2型。 3型。 5型。 4型。 1型。
猩红热典型临床表现是() 多见于婴幼儿。 病初以发热、咳嗽为主要临床表现。 发热24小时内出现皮疹。 皮疹消退后有色素沉着。 颈部淋巴结肿大。
预防滴虫性阴道炎不妥的是()。 消灭传染源。 及时发现和治疗带虫者。 切断传染途径。 注意消毒隔离。 做好保护性隔离。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分组的依据是() 溶血的轻重程度。 细胞壁上所含的多糖类C抗原。 细胞壁外层中所含的M蛋白抗原。 链球菌的形态特征。 链球菌的致病性。
猩红热危害性最大的并发症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