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屏风散重用黄芪大补肺脾之气,意在() 实卫固表。 通行血脉。 化生营血。 行水消肿。 生肌敛疮。
患者男,15岁,学生,因“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意识障碍3d”来诊。查体:浅昏迷,轻度颈强直;心、肺(-);四肢肌张力增高,双侧巴宾斯基征(+)。能尽快明确诊断的检查是() A.血常规。 补体结合试验。 中和试验。 血清或脑脊液查流行性乙型脑炎特异性IgM。 脑脊液常规。
哮证发作时的临床特点是() 呼吸气促困难。 喉中哮鸣有声。 喘息不能平卧。 痰稀薄而粘。 呼吸不利。
患者男,23岁,因“发热10d,昏迷1d”于7月来诊。10d前在西双版纳打工期间突然出现畏寒、寒战及高热,隔日发作1次,自认为是感冒,发热时自服退热药,病情时好时坏,且精神、食欲欠佳,到个体诊所静脉输注青霉素及喹诺酮类抗生素5d,无效,并出现头痛、呕吐。1d前患者出现烦躁,当地诊所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2h后出现昏睡,进而发展到呼之不应,故转来本院。查体:T41.2℃,P132次/min,R28次/min,BP141/88mmHg;不能被叫醒,压眼有反应,球结膜轻度水肿,双侧瞳孔等大正圆,对光及角膜反射存在,巩膜轻度黄染,口唇多数疱疹;心、肺未见异常;腹部平坦、软;四肢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错误的治疗措施是() A.20%甘露醇脱水。 静脉滴注5%碳酸氢钠。 吸氧。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适当使用地塞米松。 选择高效、广谱、大剂量抗生素。 肌内注射蒿甲醚。 降温治疗。
小青龙汤的组成() 麻黄、桂枝。 芍药、甘草。 茯苓、生姜。 半夏、干姜。 细辛、五味子。
砭镰法适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