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沈阳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815微观经济学考研强化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公共选择理论

【答案】公共选择理论是一门介于经济学和政治学之间的新兴交叉学科,它是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来研究政治决策机制如何运作的理论。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人类社会由两个市场组成,一个是经济市场,另一个是政治市场。该理论进一步认为,在经济市场和政治市场上活动的是同一个人,没有理由认为同一个人在两个不同的市场上会根据两种完全不同的行为动机进行活动,即在经济市场上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在政治市场上则是利他主义的,自觉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选择理论试图把人的行为的两个方面重新纳入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或理论模式,用经济学的方法和基本假设来统一分析人的行为的这两个方面,从而拆除传统的经济学在经济学和政治学这两个学科之间竖起的隔墙,创立使二者融为一体的新政治经济学体系。

公共选择理论的基本特征是:把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拓展到以往被经济学家视为外部因素而由政治学研究的传统领域; 把人类的经济行为和政治行为作为统一的研究对象,从实证分析的角度出发,以经济人为基本假定和前提,运用微观经济学的成本一效益分析方法,解释个人偏好与政府公共选择的关系,研究作为投票者的消费者如何对公共物品或服务的供给的决定表达意愿。2.科斯定理

【答案】科斯定理是一种产权理论,由斯蒂格勒根据科斯于20世纪60年代发表的《社会成本问题》这篇论文的内容概括而成。其内容是:只要则产权是明确的,并且其交易成本为零或者很小,则无论在开始时则产权的配置是怎么样的,市场均衡的最终结果都是有效率的。

科斯定理进一步扩大了“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按照这个定理,只要那些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不当。或者以另一角度来说,在所给条件下,市场力量足够强大,总能够使外部影响以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仍然可以实现帕累托最优状态。西方学者认为,明确的财产权及其转让可以使得私人成本(或利益)与社会成本(或利益)趋于一致。以污染问题为例,科斯定理意味着,一旦所需条件均被满足,则污染者的私人边际成本曲线就会趋于上升,直到与边际社会成本曲线完全重合,从而污染者的利润最大化产量将下降至社会最优产量水平。

科斯定理解决外部影响问题在实际中并不一定真的有效。资产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明确地加以规定:已经明确的财产权不一定总是能够转让; 分派产权会影响收入分配,而收入分配的变动可以造成社会不公平,引起社会动乱。在社会动乱的情况下,就谈不上解决外部效果的问题了。3.经济利润

【答案】经济利润是指属于企业所有者的、超过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所有要素的机会成本的

一种收益。企业的会计利润,是厂商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也就是厂商在申报应缴纳所得税时的账面利润。但是,西方经济学中的利润概念并不仅仅是会计利润,必须进一步考虑企业自身投入要素的代价,其中包括自有资本应得利息、经营者自身的才能及风险的代价等。这部分代价的总和至少应与该资源投向其他行业所能带来的正常利润率相等,否则,厂商便会将这部分资源用于其他途径的投资而获取利润或收益。在西方经济学中,这部分利润被称为正常利润。如果将会计利润再减去隐性成本,就是经济学意义上的利润的概念,称为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上述各种利润关系为:

企业利润=会计利润=总收益-显性成本

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会计利润-隐性成本=会计利润-正常利润

正常利润=隐性成本

4.寻租行为

【答案】寻租行为是指个人或利益集团寻求垄断特权以获得垄断利润或额外收益的非生产性行为。寻租现象总是与政府行为相联系的。当政治分配介入市场,为市场运行创造出各种人为壁垒,从而人为地创造出各种垄断特权时,寻求额外收益的个人或利益集团便围绕着垄断权力展开寻租活动,或者鼓励政府建立垄断特权,或者取代别人的垄断特权,或者维持已取得的垄断特权。

寻租行为造成了经济资源配置的扭曲,阻止了更有效的生产方式的实施; 寻租行为耗费了社会的经济资源,使本来可以用于生产性行为的资源浪费在维持既得经济利益,或是在对既得利益再分配的非生产性行为上; 这些行为还会导致其他层次的寻租行为或避租行为,从而耗费更多的社会经济资源。因此,经济学家把寻租行为称为负和博弈。

5.规模报酬

【答案】规模报酬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变化。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企业只有在长期内才可能变动全部生产要素,进而变动生产规模,因此,企业的规模报酬分析属于长期生产理论问题。

企业的规模报酬变化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其中,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称之为规模报酬递减。

一般说来,在长期生产过程中,企业的规模报酬的变化呈现出如下的规律:当企业从最初的很小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的时候,企业面临的是规模报酬递增的阶段。在企业得到了由生产规模扩大所带来的产量递增的全部好处以后,一般会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将生产保持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这个阶段有可能比较长。在这以后,企业若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进入一个规模报酬递减的阶段。

6.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

【答案】规模小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 )是当生产扩张到一定的规模以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规模经济是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

规模不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大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上升。规模经济可以表示为厂商成本增加的倍数小于产量增加的倍数,因而长期平均成本下降。正是由于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作用,决定了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现出U 形特征。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都是由厂商改变企业生产规模所引起的,也称为内在经济和内在不经济。

二、简答题

7.简述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主要因素。

【答案】不同的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了不同的市场结构。市场可以根据竞争程度不同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市场和垄断市场四种类型,而影响市场竞争程度的因素主要包括几个方面:

(1)市场上厂商的数目。市场上厂商数目越多,单个厂商对市场的影响力就越弱,市场的竞争程度就越强。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市场上有无数的厂商,单个厂商对整个市场的产品价格几乎没有影响,市场竞争程度也最强; 而在垄断市场上,整个行业只有一个厂商,垄断厂商对产品价格的制定具有绝对的决定权,因此垄断厂商可以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市场的竞争程度最弱。

(2)厂商所生产产品的差别程度。产品的差别程度越小,产品之间的替代效应越强,市场竞争程度越大。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各个厂商的产品没有差别,因此单个厂商之间的产品替代作用较大,单个厂商改变价格的行为会被其他厂商的产品所替代; 而在产品差别程度较大时,厂商可以根据产品的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价格水平。

(3)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越强,对市场的影响力越强,厂商可以根据本单位的情况调整产品价格,以达到厂商目标,这种市场的竞争程度较弱。(4)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厂商进入一个行业或退出一个行业越难,竞争程度越弱。当一个行业产生超额利润时,这种超额利润能否持续,取决于进入行业的壁垒。如果壁垒很高,行业之外的厂商不能自由进入该行业,行业内的厂商可以持续获得高额的垄断利润,市场竞争程度也弱。

8.一个经济原先处于长期的完全竞争状态,对该经济做如下假定:

①只有L 和K 两种生产要素作为投入;

②只生产X 和Y 两种商品,并且X 和Y 为替代品;

③X 行业和y 行业都是成本递减行业。那么:

(l )如果对商品X 的需求增加,会有哪些影响?

(2)商品Y 的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答案】(l )以局部均衡的观点来分析,对商品X 的需求增加的话,那么商品X 的价格就要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