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8毛中特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过渡时期总路线
【答案】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答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3. “两个务必”
【答案】1949年3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应当采取的基本政策,指出了中国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方向。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据此,他提出了的思想,即“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在胜利面前,毛泽东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为全党和全国人民进入新的历史阶段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警示。
4.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国的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和最高实现形式,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
明的重要制度载体。
二、简答题
5. 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怎样的重大意义?
【答案】中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着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2)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这对于改变我国经济技术落后的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是中国几千年来阶级关系的最根本变革,极大地巩固和扩大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和经济基础; 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巩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基本政治制度的确立,为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证。
(4)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5)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如何进行社会主义革命问题的系统回答和正确解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在中国的正确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的结果。它不仅再次证明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性,而且以其独创性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6. 怎样准确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
【答案】(1)1992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问题作出了总结性的理论概括,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具体的理解包括:
①突出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是邓小平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内在统一的基础上认识社会主义的一个创造。
②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要体现在人民生活水平的“富裕”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则是要使这种富裕成为“共同富裕”。邓小平特别强调:“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
③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们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也随着实践的推进逐步深
入。我们必须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中,在根本任务与发展目标的辩证统一中,全面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7. 如何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1)世界多极化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突出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的一种发展趋势,是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国际关系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趋势。国际格局走向多极化,是时代进步的要求,符合各国人民的利益。合作中的竟争和竞争中的合作成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特征。
(2)多极化格局使世界各种力量逐渐形成既相互借重又相互制约与制衡的关系,有利于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有利于遏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有利于实现各国人民对和平、稳定、繁荣的新世界的美好追求,也有利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抓住机遇、发展自己。但也要看到,世界多极化进程必然是长期的、复杂的,单极秩序观和多极秩序观的较量有时甚至是非常激烈的。各国同舟共济、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同时,某些国家在实行单边主义、四处煽风点火、干涉别国内政力一面也更加肆无忌惮。在多极化进程中,如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己经成为一个时代性课题。
(3)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依存日益加深,使各种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资源优化配置,从而促进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但是经济全球化增多了各国和全球共同面临的社会经济问题,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风险,并对国家主权和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造成了严重冲击。经济全球化是在国际经济秩序仍存在不公正不合理因素的情况下发生和发展的,是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个难得的历史机遇,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西方发达国家虽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也面临着其带来的一系列新的社会经济问题的挑战。
(4)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为各国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该背景下各国需要增进合作,各国应本着责任与风险共担的精神,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构建互惠共赢的多边经济体制,以有利于各国共同发展。
8. 怎样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答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理解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1953年6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同年12月形成关于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2)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