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公务员>政法干警

问题:

[单选,材料题] 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根据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的题目
按照人的自我的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
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
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现实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
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而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的能力,把自己看做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人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
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的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
B . 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C . 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
D . “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

拼图:纸板 窗户:玻璃。 汽油:石油。 集装箱:不锈钢。 粉笔:石膏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楚雄市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以来,共收到提案338件,其中委员提案297件。 从2011年开始,本市将逐步实行参合农民在统筹区域内自主选择医院,进一步简化转诊手续,最大限度方便农民。 人民出版社首次披露,16年来作家贾平凹多次向中央申诉,他的作品《废都》终于被解禁,重见天日。 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新政影响立竿见影,二手房交易量骤减二倍以上 。 在不少“选秀”场合,经常会传出语文笑话。古人说过,“读书必先识字”,今天的年轻人,也许外语说得很溜,汽车开得很酷,电脑玩得很转,恰恰是“识字”这一环节成了弱项。什么叫“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做出租车的车费;什么叫“狡兔三窟”——抓一个狡猾的兔子要挖三个洞……这类让人喷饭的答案出现在一个人身上,可以说是喜剧;出现在一群人身上,则成了悲剧。凭借这样的语文水平,阅读自然便成了奢侈。 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 当今社会中有许多语文素质低的人存在。 要努力提高个人素质。 在接受各种新兴事物的同时,不应该忘记传统文化。 要保护阅读力、提升阅读力 。 观代女性文学之所以不同于传统的女性写作,根本原因就在于她具有丰富的现代人文精神内涵,她以女性为经验主体、思维主体、审美主体和言说主体来关注社会、反映现实。从百年以来中国女性文学成长的经历来看,从冰心到丁玲,从舒婷到张洁,从铁凝到迟子建,这些女性作家的代表都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悉心把握时代的脉搏,自觉吸收时代的精神萤养,在追求个性解放、婚姻爱情自由和女性人格独立,以及女性对社会责任的担当等方面进行探索。 这段文字意在(  )。 呼吁女性写作要努力把握时代的精神向度。 阐述现代女性文学与传统女性文学的根本不同点。 赞扬中国的女性作家站在时代前列,对社会各方面进行了探索。 提倡中国的女性作家应当向冰心、丁玲等学习 。 对于“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根据原文,“‘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因此B项说
“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在原文中也找不到依据。

在线 客服